第12部分(第2/4 页)
仇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权力。他们似乎是起了个头,在以后的几千年里,为了权力而导致兄弟相互残杀的事例,那是多不胜数。
这个世界上,权力任何时候都比亲情重要。
这时候,兄弟几个都忘记了自己身上流的是同样的血,在战场上杀红了眼。因为是兄弟之间的家内事,其他诸侯国不好干涉,都没有派兵参战,反正他们兄弟间谁称王称帝,对他们来说,都没什么两样。
这场战争打了三天三夜,第四天,胜负已分,周公明显占了上风,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周公再坚持两天,就可以结束战场战争,回家跟老婆喝庆功酒。
但事情往往有诸多意外发生。
三,武庚出场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奇怪,那个挑起事端的武庚,不是信誓旦旦说会帮老管打仗吗?人呢?人跑哪里去了?
在这里为武庚同志声明一下,武庚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他此时正在东方的淮夷国、徐戎国做客。当然,这不是一般的做客,他是要求这两个国家的国君派兵攻打周公。
这两个国家在利益面前,答应出兵,把四万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武庚。武庚带着这四万军队,如狼似虎的扑向周公。
此时的武庚是春风满面的,他知道前方的战场上,周公和他的几个兄弟正在狗咬狗,遍体鳞伤。他坚信,这四万人马一到,马上就可以改变一切,周公是必死无疑,至于管叔和蔡叔,也必须死,因为这是他计划中必须杀死的人。
他的计划不怎么复杂,就是灭周复国,重建商朝。为了这一天,他和他那帮商朝旧臣贵族们,精心准备了很久。
确实,周公经过多天的战事,已经疲惫不堪。武庚的四万人马,他是万万敌不过的,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当被武庚军队团团围住时,周公绝望了,这次是必死无疑了,自己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选择怎么个死法,是战死,还是自杀。
这真应了那句老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十七节 武庚之乱(四)
一,反败为胜
就在周公考虑怎么死法的时候,突然武庚的军队一阵骚动,然后是纷纷倒地。在周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这位老人是姜太公。
姜太公是周朝的建立者之一,周家几兄弟打架他可以不管,外人来插手的话,他老人家可就看不下去了。
姜还是老的辣,姜太公可是杰出的军事家,在他的指挥下,齐军(老姜的封地在齐)把武庚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纷纷后退,周公终于解围,死里逃生。
姜太公握了握周公的手,你们兄弟间的事,你继续解决,我帮你追武庚去,把这小子抓回来让你处置。
于是,周公继续攻打管蔡,把这两个周家叛徒抓了起来。而姜太公一直打到淮夷国、徐戎国的本土去,硬是把武庚抓了回来。
当然,这几个人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武庚和管叔鲜被砍头,蔡叔度被终身囚禁,他们的封地也全都没收。
二,营建洛邑
武庚敢如此大胆妄为,跟他的那帮商朝遗民的纵容教唆是分不开的,这些遗民是由一帮旧臣和贵族组成,都是腰缠万贯的大户,这次武庚作乱,他们可是幕后指使者,周公自然不会让他们好过。
周公就把他们全部抓起来,让他们背井离乡,去参加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的营建工作。
这洛邑城,当初建它的本意是为了便于控制东方诸国。没想到后来,却成了东周的都城。
第十八节 由盛到衰
一,成康之治
周成王长大后,周公没有食言,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回鲁国养老去了。
周成王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遵循文武二帝的治国方略,小心翼翼的治理着国家。周国稳步发展,没经历什么大风大浪。
成王死后,太子钊继位,是为周康王。
周康王也是一位极为谨慎的人,全心全意治理国家。所以周朝天下太平,据说康王在位期间,国家刑罚,四十年都不曾使用。
康王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对鬼方的征战,两次出征,都大获全胜,抓回来大量奴隶和牛羊车马。
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成康之治”。
康王死后,他的儿子瑕继位,是为周昭王。至此,周王室开始衰微。
二,昭王之死。
昭王在位十九年,他的死因,有众多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