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决历史遗留的问题,那么你永远是缺少一只翅膀的鸟儿。首先是对于齐鲁这样的原来盟友,作为新君应该在第一时间巩固,而对于庄公得罪得不轻的周王室,就需要姬忽去修复这层关系了,把所有问题都推给死人,让周王室那边看到一个痛改前非、焕然一新的郑国,姬忽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变得机智了。姬忽本来应该有时间去务实的进行这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外交策略,可是他又没有!他把郑国大量的外交资源都花费在了和各国的礼节来往上面了,这样的效果根本不会震慑住那些觊觎郑国霸权的诸侯,反而因为他的无为让其他国家看到了郑国新君的脆弱,看到郑国命运的转折点。新官上任再怎么也得烧三把火吧,你不烧,就等着别人烧你吧。
姬忽是这样了,可是最让人想不到的,郑国命运的突破口,却出现在郑庄公无比信任和器重的智囊祭足的身上。虽然,祭足每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都是运筹帷幄的智慧形象,可是没有人说过他就是个忠厚的人。在他的眼中,国君是什么?就是自己的老板而已,定期给他发工资,给他买保险,给他安排工作。国君死了,对他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换一个老板而已,自己的资格也够了,什么都不用说,这个时代是允许他炒老板鱿鱼的,因为老板太容易换了。之前他为什么力挺姬忽?姬忽是太子嘛,维护正统就是维护秩序,做到这点,郑庄公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说,老板是永远看不透手下的,他只会被手下看透,因为俯视永远没有仰视看得全面通透啊!祭足要做的,不过就是保持这个国相的地位,老板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国相是他自己!
作为父亲留给自己的一号人才,姬忽丝毫没有戒心,也是郑庄公惯坏的孩子,父亲可想不完身后的事情啊,你如果自己不为自己想也就罢了,祭足他可是要为自己想的啊!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四)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
(四)
上一回,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了郑国的国相祭足教授身上,郑国的事情我们也说了不少,但是重点都是郑庄公父子几人,仔细去看看就不难发现,有一个人始终在郑庄公父子中间穿插,他就是祭足。
先让我们盘点一下之前祭足的每次露脸:帮助郑庄公姬寤生设计拿下弟弟姬段;利用军队抢劫天子地盘的粮食,试探周王室对郑国的态度;搞定陈国,结盟齐鲁,然后假传圣旨攻打宋国;第一个发现姬忽辞婚齐国自毁长城,然后大呼小叫;对待周王室的大军,祭足先兵后礼,一切做得游刃有余、无懈可击;郑庄公临终要换掉姬忽,挺身而出,坚持“忽派”路线。以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郑国的大事,可以说郑庄公为郑国打出今天的局面,就智谋方面,一半出自祭足的脑瓜。他在郑国的地位,打个比方,几乎就和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一样,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发现这个人物,远远要比我们能够找出来的例子更为复杂,读完这段历史之后,菩提由衷感叹:他是人吗!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捍卫者,因为他有惊人的生命力!
还是先公布一下他的个人档案,此人姓祭(zhai),名足,字仲,所以他也叫做祭仲,或者祭仲足,总之这几个名字都是他的,古人的名字是犯罪作案的一大优势!前面发生了的事情,不再赘述,总之大家一定觉得祭足这人确实有本事,给他个教授名头都有点委屈他吧?郑庄公死后,姬忽继位了,祭足仍然是郑国的正卿国相,那是权倾朝野,郑国上下好像仍旧社会和谐、一团和气。现在郑国的新君继位了,照例是要派出使臣出使各国,强调大家的传统友谊和深厚感情,祭足被派往宋国。
作者觉得,就祭足出使宋国这个事情真的有点蹊跷。宋国此时的国君宋庄公子冯,大家清楚他之前的事情,深受郑庄公的大恩,恩及子孙,那么宋国方面对待郑国的新君应该是怀着友善感情的,根据子冯归国之前对郑庄公的许诺,他的宋国是要唯郑国马首是瞻的。根据以上的种种因素,那么郑庄公去世,郑国新君上台,你宋庄公该不该亲自前往郑国去送旧贺新?宋庄公没有去,难道他就不在乎国际舆论指责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吗?虽然他后面确实这样干了,但是此时条件并不成熟啊。子冯不来,作为郑庄公儿子的姬忽难道就一点都不在乎,这个负心薄幸的子冯吗?现在宋国摆出一副你郑国怎么了都关我屁事的姿态,作为此时还是强国的郑国,难道就没有一点强国的姿态吗?姬忽反而不痒不痛,派出郑国堂堂国相出使宋国,这合理吗?
历史留给我们的线索,太少,我们只能分析一件事情的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