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昱说:“秦老诌你可真能诌!你讲的这些,是真是假,是虚是实?”
秦老诌捻着胡子笑:“你别管真假,毋论虚实,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有一回,二人转到了礼西台。那儿巨石成台,平展广阔。秦老诌说当年开山和尚曾在这里说法,声若洪钟,在他的柘沟村都能听到。慧昱问:“哪是柘沟村?”秦老诌向山脚一指:“那就是。”慧昱循他所指看去,只见一条山沟从山顶蜿蜒而下,渐深渐宽,到山脚处却又突然平阔,让一些农家房舍坐落在那里。慧昱问该村为什么叫作柘沟,秦老诌说,因为那里有好多柘树。柘树叶可以喂蚕,过去附近村子的大姑娘小媳妇养了蚕,如果家中的桑叶不够吃,都挎了篮子到那里采。秦老诌还说,柘沟村的柘树王就在他家,让慧昱跟他去看看。慧昱便兴冲冲跟他下山。
进了村子,来到一座普普通通的宅院,秦老诌说他家到了。慧昱抬头去瞅,院中果然有一棵又高又粗的柘树。它在这个季节虽然落光了叶子,但从枝干的繁密就能想像出它有叶时的蓊郁。院中,一位老太太正吃力地从压水井里向外汲水,慧昱叫一声“大娘”,急忙进门替她,老太太则退到一边大张着嘴喘气。慧昱注意到,正房的门开着,里面一个中年女人正看电视,此时偷眼向外一瞅再瞅。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双手合十 第二章(6)
压满一桶水,慧昱便去仔细地打量那棵“柘树王”。秦老诌拍着树干道,这树至少有三百岁了,村里人称它为“老媒婆”。慧昱好奇地问:“为什么叫老媒婆?”秦老诌说:“因为这棵树大,而且枝繁叶茂,外村的女人都喜欢到这里采柘叶。我家里人也愿意让她们来,平时备有好几架梯子。有的姑娘来采柘叶,就跟我的祖上成就了姻缘,据说每一代都有这事。实话告诉你,我老伴当年就是这么来的。她是马架村的,第一次来采柘叶就喜欢上了我,非让我帮他采不可,临走还悄悄嘱咐我赶快找媒人去她家提亲。”慧昱看看这树,再看看那边正在洗衣服的驼背老太太,心里感叹世间俗缘真是无奇不有。他问现在还有没有人采这叶子喂蚕,秦老诌摇摇头:早就没有了,柘沟村自打成立了生产队,就没再养蚕。现在的养蚕户呢,都有专门的桑田,谁还费劲巴力来采这柘树叶子。
说到这儿,秦老诌让慧昱到屋里坐坐。但他没将慧昱往正房里领,而是去了南面的小屋。慧昱进去一看,里面一床一桌,又脏又乱。慧昱问:“你们老两口就住这里?”秦老诌一边给慧昱沏茶一边说:“是。自从二十二年前儿媳妇进门,俺俩就从堂屋搬到这里来了。”慧昱问:“在堂屋里看电视的是你儿媳妇?她也是让你家的柘树王引来的?”秦老诌哼一下鼻子:“不是的,她是真正的媒婆给介绍的。唉,要是让柘树王引来的就好了,我就不会有这么刁酷的儿媳妇了!”慧昱想,看他儿媳妇的样子就不是个善人。他问:“你儿子没在家?”秦老诌说:“去他的苗木场啦。”他告诉慧昱,儿子在村后办了个苗木场,栽了一些风景树,准备卖给城里搞绿化,现在光投入没见效益,过两年就挣大钱了。
此时,秦老诌端起一把搪瓷大茶缸倒茶。慧昱注意到,这把茶缸的白色搪瓷差不多已经掉光,但“先进扫盲教师”几个红字还能看得清楚,便问:“你当过扫盲教师?”秦老诌笑笑:“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村里办扫盲识字班,叫我当老师,我当得特别好,就得了上级这么个奖励。慧昱你不知道,现在村里出了大学生,我没法跟人家比了,可在‘文化大革命’前,我是柘沟村识字最多、藏书最多的人。”。慧昱瞅了瞅屋里:“你的藏书在哪里?”秦老诌说:“全叫红卫兵烧啦!我的书有一百多本呢,四书五经,《道德经》,《金刚经》,《康熙字典》,《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好多好多。最叫我心疼是一本《芙蓉山志》,清朝乾隆年间飞云寺的一个和尚编的,那本书可真好。”慧昱急忙问:“还有这么一本书?”秦老诌说:“是呵。1947年砸飞云寺,火烧藏经楼,我趁人不注意捡了一本揣回家,可后来还是没保住。”慧昱说:“怪不得你知道那么多山上的事情。”秦老诌摇摇头:“不,过了这么多年,书上写的我已经忘了好多,记不全了。”慧昱笑道:“所以你就诌。”秦老诌哈哈一笑:“诌呗。书上讲的,小时候听说的,我亲眼见的,另外也还有我瞎编的,都掺和在一起,你爱听就听,不爱听就捂上耳朵。”
正说着,院里传来女人的呵斥声。慧昱从门口瞅瞅,只见秦老诌的儿媳妇正走出堂屋向婆婆瞪眼:“你就不会泼远一点?弄得满天井都是水,是要养鱼呢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