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子zǐ曰yuē:“人rén而ér无wú信xìn,不bù知zhī其qí可kě也yě。大dà车chē无wú�ní,小xiǎo车chē无wú�yuè,其qí何hé以yǐ行xínɡ之zhī哉zāi?”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怎么办好了。就像大车上没有�,小车上没有�,它怎么行走呢?”
�和�是什么?
牛拉的车叫大车,马拉的车叫小车,�和�是车上套牲口的地方,像插销和挂钩一样联结着车与牲口,没有它,车和牲口连不起来,当然也不能行走——就像人不讲信用,在社
会上就寸步难行。
他是用车比喻人,用车上的�和�比喻信用。
是啊,信用是为人行事最基本的修养。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政第二 2。23
子Zǐ张zhānɡ问wèn:“十shí世shì可kě知zhī也yě?”子zǐ曰yuē:“殷Yīn因yīn于yú夏Xià礼lǐ,所suǒ损sǔn益yì可kě知zhī也yě;周Zhōu因yīn于yú殷Yīn礼lǐ,所suǒ损sǔn益yì
可kě知zhī也yě。其qí或huò继jì周Zhōu者zhě,虽suī百bǎi世shì可kě知zhī也yě。”
●[小知识·三代]古称夏朝、商朝、周朝三个连续的朝代为“三代”。商朝的君王盘庚曾经迁国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称殷朝,或殷商。
子张,就是那个“学干禄”的年轻学生。这一回他请教什么?
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古代一世为一代,三十年为一世,所以子张问的是三百年后的事情。
这子张,一会儿学干禄,一会儿又想这么远的事,他当孔子算命先生了?
孔子没回答他十代以后怎么样,而是回答他十代以前怎么样。
问他将来,他回答过去?
知道过去,就能预知将来。孔子说:“殷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殷朝的礼制,减少什么、增加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未来继承我们周朝的,纵然过了一百代,应该也可以知道吧!”
周朝哪一年灭亡的?
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国灭掉的。
那我们现在一直到公元二七四四年的事,孔子也已经预知了?
这话怎么说?
周朝之后一百代,就是三千年呀。
呵呵,你算得倒蛮快——不过,你觉得现在和孔子那会儿,差别大吗?
嗯——好像除了牛车变成卡车,马车变成轿车,其他方面嘛,真的是差不多。
也是有所减少有所增加吧。
为政第二 2。24
子zǐ曰yuē:“非fēi其qí鬼ɡuǐ而ér祭jì之zhī,谄chǎn也yě。见jiàn义yì不bù为wéi,无wú勇yǒnɡ也yě。”
这儿讲到了鬼……
古人称故世的祖先为“鬼”,所以祭祖宗也叫“拜鬼”。
哦,这里的“鬼”不带贬义。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的鬼,却去祭它,那就是讨好人家……”
谄,是献媚的意思……
祭祀是为了报恩,是很虔诚的事,对你没恩的“鬼”,你也去虔诚地祭祀,为了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讨好活着的人,那动机就有问题了。
哦,知道了,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墓,也是“拜鬼”,虽然不是我们的祖先,但先烈有恩于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报恩——原来我还以为是春游呢。
孔子接着说:“遇到正义的事情不挺身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哦,“见义勇为”的成语就出在这里。可那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啊。你想,对你没有恩的“鬼”,你去祭拜它,那是献媚讨好;对你没有恩的人遇到危险了,你该怎么办?
帮助啊,见义勇为啊。
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吧?
自己都有危险,还有空讨好别人!那是为了“义”嘛——哦,我知道了,这是说,同样是和你没什么关系的事,有些当做,有些不当做……
[相关词语]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勇于去做。语本“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