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页)
而过,尹治平的船继续西行,往川中而去。黄药师的船则继续顺水沿江而下,原本是要打算往岳阳与洞庭一游,现下得了陆无双的所在,却是要先去解救陆无双。好在这倒也与他原本要走的方向一致,不必调头多走路途。
两船错身分行出丈许远,忽然黄药师的船上箫声响起,尹治平转身回望,见到黄药师正在船尾处低头奏箫而鸣。尹治平却是不大懂音律,也不知道黄药师吹的什么曲子。
李莫愁却是颇识音律,听了片刻,便道:“这是《阳关三叠》的曲目,根据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所作,是首送别的名曲。”
“哦!”尹治平恍然点头,《阳关三叠》的名字他前世倒也听说过,知道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但具体的乐调如何,他可就没听过了。
两船越行越远,可黄药师的箫声却似不曾减弱,仍如响在耳边一般,直到双方的船都已互相望不见,曲声方减弱,终至不闻。
此时船正在荆州境内的长江段,不日过荆州,往三峡而行。荆州在唐时叫作江陵,李白曾写过一首有关此段水路的诗作名篇,叫《早发白帝城》,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李白于唐肃宗乾元二年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他当时被赦,心情十分畅快,这首诗写得流丽飘逸,轻越飞扬。
白帝城在奉节的白帝山上,与江陵相隔一千二百余里。虽然有时顺风顺水之时,水路行舟,朝发白帝,可暮到江陵,但并非常有之事。李白这首诗里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稍嫌夸张之意,乃是他心意畅快而述。
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之事虽非常有,但寻常隔日也便能到,可见顺水行船之快。而眼下尹治平与李莫愁却是逆水而上,溯江而行,这一千二百里的水路便行得颇慢了。尤其驶到西陵峡,进入七百里的三峡水路后,走得便更加慢了。
这日行进三峡,尹治平与李莫愁站在船头,赏看两岸高峡的风光。
李莫愁忽问他道:“你知道李谪仙另有一首写三峡的诗作吗?”
尹治平细思一番,加上他前世所知与原本尹志平的记忆,也不知道李白除了那首《早发白帝城》与三峡有关外,还另有一首写三峡的诗,摇头道:“不知。””
李莫愁道:“这首诗其实与《早发白帝城》乃是前后所作,是李谪仙被流放还未得赦时,途经三峡而作,诗便名《上三峡》。世人多知《早发白帝城》,而不知此《上三峡》。诗曰‘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此诗中心境可与之后所作大为不同,全是凄苦之意,写得也尽是行路的艰难。”
李莫愁在古墓时所学的,并非只有武艺,还有诗词歌赋等。林朝英是一代奇女子,不但武艺高强,亦颇负才情,而且琴棋书画亦皆精通。她幽居古墓,无以为乐,除了习武之外,便也只有靠读书、作画、调琴等来打发时间。
古墓派的弟子不但学她的武艺,这些本事也是尽学的。倒也不是必需要学,只是幽居古墓,无以为乐,除了练武之外,自然也要找些事来打发时间,以怡情杯。李莫愁可也实打实是位才女。
尹治平听罢李莫愁念了这首诗,道:“听这诗中之意,瞧来咱们这段三峡水路,可也有得走了。”
李莫愁道:“咱们可未被贬斥流放,心境是大为不同的。沿途赏看风景,那也是不觉凄苦的。”
尹治平微微一笑,执了她手,道:“你说得是。原来你已不觉跟我在一起是苦了。”
第二章登巫山有神女妙舞
逆水行舟,确实颇慢,而且三峡的水流也颇为湍急,更拖缓了逆水而上的速度。两日后,船方始行过西陵峡,进入巫峡。
尹治平闻巫山**风光之美,进入巫峡后,便令船夫靠岸停泊,携了李莫愁共赴巫山。
“巫山**”这个词有两重意思,一个就是字面意思,指巫山上云腾雨落的美丽景观。二则是延伸引用之意,自宋玉作《高唐赋》与《神女赋》,其中写楚襄王与巫山神女一夕欢好之故事后。巫山**这个词,便逐渐地被指代形容男欢女爱之事。
尹治平本就对李莫愁有意,常想着与她成其好事,这时邀李莫愁共赴巫山,自不免又让李莫愁心生误会。待得他解说清楚之后,李莫愁则不免又闹个大红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