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巨大作用,谭政传达贯彻遵义会议精神的劲头更足了。1935年5 月23日清晨。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朝霞的余辉还没有散尽,以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为基干组成的中央红军先遣队,便踏着蜀西南初夏的晨露,从冕宁出发,进入大凉山彝族地区,准备直奔大渡河畔安顺场。
大凉山,山峦重叠,峰峦峭拔,岩嶂奇险,怪石凌空,道路崎岖,荆棘丛生,带刺藤蔓,左缠右绕,苍黑葱茏的林木,覆盖着遍布山涧的洞壑泉苔。
彝族区,就分布在这大凉山深山野岭之中,交通阻隔,文化落后,彝民百姓的生活,缺衣少吃,贫寒交加。由于国民党在彝族区实行欺压少数民族的政策,使贫穷落后的彝民视汉人为仇敌。
为了和平通过彝族区,队伍出发前,谭政等领导对全体指战员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和深入细致的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他们的目的,不仅要顺利、和平地通过彝族区,还要给彝族兄弟留下好的印象,并规定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不得开枪。
先遣队以工兵连为先导,手攀带刺的藤蔓,脚踏厚厚的腐叶,眼观陡峭险峻的山峰,艰难地爬行在这阴森恐怖的密林之中。
本来大凉山的天然险阻,已使先遣队步履艰难,加上彝民兄弟误听谣言,把汉族红军与汉族国民党军同样看待,听说汉族军队来了,就搬开溪流里的垫脚石,拆毁山涧上的独木桥,这就更加剧了先遣队的行进困难。
先遣队决定让工兵连在侦察连之后,在大部队前面跟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由于工兵连一边行军,一边修路搭桥,因而逐渐从先遣队的前面慢慢地落到了后面。当他们穿行到一个山谷里时,突然有许多拿着土枪、长矛、弓箭、大刀的彝民向他们蜂拥而来。把他们团团围住。工兵连同志向彝民解释,彝民根本不理。
彝民开始动手了。他们把通信员小刘按倒在地,用脚踩住他,扒光了衣服,抢走了武器。连长王耀南一气之下,下意识地拔出了手枪,战士们也跟着拉开了枪栓。突然,他想起了总部的命令,想起了谭政主任等领导的亲切而耐心的民族政策教育,立即大声地对战士们命令道:“不准开枪,执行民族政策!”他马上收起了手枪,战士们也立刻把枪收了起来。
彝民兄弟见战士们收起了枪,就蜂拥上来把工兵连同志的衣服扒光,把武器、工具全部抢走。工兵连的同志只好光着身体退回到大桥镇,兄弟部队的同志凑了衣服给他们穿上。当时红一团一、二营走在前边,杨得志团长带领三营掩护刘伯承、聂荣臻等,走在后面。王耀南连长赤着身子回来见到了杨团长,汇报了衣服被扒、武器、工具被抢的经过。杨团长说:“赶快找衣服穿上,我去向刘、聂首长报告。你要把部队带好,前面还要你们开路哪!”王连长回答道:“请杨团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我看彝族同胞不错,他们光扯着嗓子喊,却不开枪。可惜语言不通,不然,讲讲道理,我看他们是会让我们通过的。不过王连长不好意思笑笑说:”我们红一军团的工兵连,这还是头一次‘打’这样的‘败仗’哩!“的确,一个红军连队,被不了解红军的彝族兄弟剥光了衣服,”缴了械“,这种事不仅在工兵连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在红军战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后来,王耀南连长见到刘伯承时,他检讨说:”司令员,我们没有完成任务,还……“刘伯承打断他的话,表扬说:”你们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就是完成了一项大任务。“
后来,刘伯承同志派了稍懂彝族语言风俗的工作队员丁伯霖前去联系,请来了彝民首领小叶丹,按照彝民风俗,刘司令员与他同饮鸡血,结为兄弟。此后,小叶丹派人护送红军部队。同时,由于红军部队又作了广泛动员,准备了一些银元衣物沿途发放,部队才顺利、和平地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地区,并给彝族兄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小叶丹等也参加了革命,后来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下。谭政等人的政治工作在先遣队执行民族政策上结下了丰硕的成果。
1935年5 月25日上午7 时。四川康定大渡河安顺场。夏日的朝阳冉冉升起,大渡河畔安顺场还一派雾气茫茫,加之大渡河如雷灌耳的汹涌涛声,更给这迷离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神奇莫测、险恶恐惧之感。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涐江,别名叫铜河。它从高山峻岭奔泻而下,水流湍急,水深莫测。两岸的悬岸险滩,劈波阻流,激起排空巨浪,搅成无数漩涡,使人间声胆寒,触目惊心。大渡河安顺场这一段,河宽约二百米左右,水深约十多米,流速每秒约四米,水中礁石很多,急流咆哮声音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