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页)
句话说,这个队员的估计,那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当然,得加上尾巴。
还有一个人也没起哄,在听了这个队员的描述后,余老大反而夹着烟卷皱眉沉思起来。
“你们碰上的这个东西”
山里汉子的表情罕有的凝重起来,疑惑中还带着一丝紧张:“该不是驴头虫吧?上上个月旁边山上的老张,还说自己家的牛崽子被叼走了,那可是四百多斤的家伙,硬是被从牛圈里拖到山梁后面,拖了三里多地!”
“驴头虫?这是什么玩意儿,听着挺滑稽啊!”有人马上好奇开了,兴致勃勃搬着小板凳往前凑。
但也有知道这个民间称谓的,先一步怀疑起来:“不是吧,余大哥,这东西都是以讹传讹而已,怎么可能还真的有?”
而后回头,给同伴解释道:“这里叫的驴头虫,一般也叫做驴头狼,是全国各地山区很早就存在的一种说法”
等他科普完毕后,大多数人都表示不相信,只有少部分将信将疑。
“好了,这东西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说不出来个所以然。”见话题越跑越偏,渐渐有从科学讨论转化为鬼怪之说的趋势,宋砚亭连忙叫停,给聊兴正浓的一群人泼了盆冷水:“反正三北的小叶和小汤也带了设备过来,说不定等考察完毕,就能在录像里面发现那种怪兽的身影。”
对了,三北猫科的这两人
白晃本来还在思考着,那个传说中狡诈残忍的驴头狼的真实性,可宋砚亭这一句话,又引得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那个,叶哥,我在网上看到的,你们三北不是一般在晋中和燕山周边考察吗?怎么这次突击到神农架来了?”
“哦,这两年网络普及,民*间关心野生大猫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了,所以几个负责人开了碰头会以后,觉得单单把目光放在晋省那一块,有些太狭隘了。而且最近得到志愿者举报,说是宝康附近,发现了老虎的行踪。这不,就是因为这个我们才过来的,等跟着宋老把神农架考察完毕后,我们就要单独行动,往宝康方向走了。”
那个姓叶的中年人,已经解释得又清楚又合理了,可白晃还是一脸无知的追问:“这样啊,那你们平时都是怎么考察的?我也很喜欢大猫,也很有兴趣听你们讲讲这个呢。”
事实上,在座的这些人除了白晃之外,对于什么科考的兴趣,还没有听余老大讲自己打猎经历来的浓厚,不过白晃发话在前,其他人也不好打断他。
另外一个小汤就接过话头:“主要是初步考察,了解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不是适合大猫生活。然后根据环境数据,在地图上进行作业,把预备考察的地区网格化,在每个网格的联通要道上,都设置红外自动相机陷阱,在一段时间内进来观测。”
“这样啊,那拍摄到的资料多吗?”白晃心怀鬼胎,不着痕迹地旁敲侧击。
“还可以吧,因为主要是在大猫挂爪的地方安设相机,所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相对还算丰富。”
“挂爪?”这次不是白晃,而是已经进入听众状态的康尔书,主动插了一句。
“呵呵,是这样的,但凡猫科动物,基本上都有磨砺爪子的习性。这就像犬类喜欢到处撒尿一样,都是借以标定领地的手段。比如老虎,就喜欢在领地边缘的树干上挂爪,而藏边的雪豹,就是在岩石上挂爪。”
一番通俗易懂的解释,听得康尔书连连点头,觉得这次央求了白晃说情,果然是不虚此行。
而白晃的怀疑,在小汤科普之后,也减轻了不少。
所有人都没觉察到白晃的疑心,只以为他是单纯有兴趣而已——要不然,这人怎么会养一只金猫呢?
过不多时,余家女主人也烧好了晚饭,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跑山猪洋芋片汤,分成三个吊锅摆在了火塘边上:“真是不好意思,本来以为你们是明天到,也没准备什么好菜。”
大多数中国人,在接人待客的时候都会说这一句,而山里人更是最淳朴的一个群体。
明明是两口子半个多月的肉食量,全都在锅里了,却偏偏担心自己礼数不周。
只不过他们的担心明显是多余的,这一顿充满了山野气息的火锅大餐,差点儿让一群人把舌头都吞下去,他们的喉咙就像是堵塞的下水道,充斥着散养猪肉和高山洋芋。按理说排骨炖土豆大家都吃过,但却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
吃相稍微好一点儿的,也就是宋砚亭和白晃了,前者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后者则因为见多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