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
“低台阶”和高目标(1)
一旦学习速度快起来,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免不了有个马虎劲儿,有的字忘了,有的知识没怎么掌握好。大人可不能马上就沉下个脸上纲上线,什么“学习态度不端正”,什么“一个小数点毁了一个宇宙飞船”。孩子的精气神儿是浑的散的,马虎病在这个阶段是治不好的,你讲这一套作用不大。
在小学阶段,孩子出现“学不会”或者有遗漏的现象,多半就是因为心思散漫。提醒一下是可以的,别在小问题上耗时间。至于那种动不动把一个字抄多少页多少行的做法更是蠢办法。
快的目的是多学,你得有一个量化的概念,量化就是讲实惠。在小学阶段,实惠就是多识字多记单词,今天记五个明天记六个别磨叽,有点折耗没关系,咱往前走。街坊的家长来问我:你家这个孩子英语成绩不错,能给我们传授一点路子吗?我说简单得很,现在不是假期吗?每天让他记几个单词,别太多也别太少,假如每天记十个,一个月拿20天计,就是两百个,扣除可能忘掉的五六十个,一个月下来,咱们还净赚150个,一个假期下来,咱们多学了两三百个。单词量上去了,英语成绩保证能上去。
我的实惠观念听上去有点“机会主义”,但确实是提高成绩的灵丹妙药,不但在自己家里屡试不爽,别人照着学,也对我说挺灵。
家长的水平肯定高不过英语老师,但在一对一的学单词辅导方面,家长教又比上大课的英语老师有优势。所以在辅导孩子学英语方面,家长千万不要有畏惧心理:“哎呀,不灵啊,咱又不懂语法,会话咱也不行,音标对咱来说更是天书……咱光学单词,未免太不规范了吧?”不能这么想,如果这么想那你什么都辅导不了。因为你没有体会到到量化积累受益无穷的好处,所以眼睁睁看着孩子跟不上,找不到一个门进来。更没有想到:“低台阶”的辅导是把孩子往高处推的最现实的路子。
所以我不来那种诗情画意式的循循诱导:学会一个字:手,写一遍,认识了,会读了,好。手的英语是“hand”;hand在汉语里怎么写:手。过程就这么简单,听上去是不是觉得有点索然无味?那好,我们来一种“有味”的对照一下。
在学前班里,教书的方法那可是十分丰富多彩:又念又唱又嚷:“手手手,我们都有一双手,我们都有一双爱劳动的手……”然后分组,“小芳的手是小手,老师的手是大手。写作业,用右手,抱玩具,用双手……”——我不是说这样做不对,我只是做一个客观上的比较:学前班老师有她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她老在原地磨,符合了大众教育的目的。老师不容易呀,她要德智美体劳兼顾,还要把班里最调皮的孩子管住。她只能那么教。我没有必要这么办,字的形意音教会了就完了,不耗时间去“巩固”,也不像有些性急的家长那样,马上去搞学以致用,不去贪图提升,什么唐诗宋词,什么趣味写作,什么作文大赛,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讲都是扯淡。小小年纪,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多识字。我不否认确实存在作文天才,但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除非家长本人也有文艺细胞,最好不要去冒这个险。我碰到过这样的例子,孩子的作文获得省级大奖,但紧接着拉开战线,全面出击,弄得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后面细说。
我说“念嚷式教书,满堂闷葫芦”——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坚定我的实惠观念的理由。我发现很多人(可能也包括少数教育工作者)都没有认识到这么一个误区:孩子的识字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急于让他们“学以致用”——今天唐诗,明天宋词,咿拉哇啦,又热闹又高兴。句子背得挺顺溜,出口成章。乍一看,效果还不错,一个个都像小秀才啊,但是有的孩子,你要是把他背过的唐诗里面的几个字拎出来让他认,他就傻了眼。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走过头了,本末倒置了。读书不是读个热闹劲儿,不是说不该去学唐诗宋词,也不是说完全孤立地识字记字,必要的练习我们也要经常做。但因为我有这么一个“快”的习惯,我肯定选择的是最朴素的方法。民间有一句话“斗大的字不识一筐”,说明它就是个量化概念。简简单单,中规中矩。多数的时候就是老办法:死记硬背。没有太多的捷径。说来说去,我们家的所谓“宝贵经验”就是一些笨法子。
这个“笨”的意思不是吃大苦耐大劳,也不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折腾孩子。“笨”是说我们家的教育方式巧办法少——什么巩固记忆的妙诀,什么快乐学习法,我基本上不采用,我也不会。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从不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