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页)
,也是大有可能!”忙又压得了声量,补充了一句道。
身边,才刚放下纸笔的玥娘,也是缓缓点头附和道:“可见定是他们响马,又或者说是贼人们之中起了内讧才对!”
“没错,定是这般……。”这旁还未待皇甫靖说完全句,便听得门外回禀说是,有京城故人来访,此刻正在外院篇厅中侯着。
此等时节,会是何人到访,却是叫夫妻二人皆是猜度不到。而当皇甫靖前往后,才发现原来是那早先为了仇家之事,而陪同胞妹入京的文继顾来访。
不禁在小吃一惊之后,便与其正厅落座,说道起京中诸事来。
“哦,文大人也已得知了那梁家所在,一夜之间遭人纵火烧成废墟之事了?”
“确实,我此前便是直奔良州府城而去,虽是不曾细探分明,但就都御史大人所言,便已是了然此事始末。”说着便由怀中取出一封厚信来,交与皇甫靖亲阅。
绕是前一刻,还与妻子二人说道此两案的相似之处来,却也不曾料到,其中居然还有此等复杂的牵连!
原来,这梁员外当初假冒人名,举家迁入良州虽在明面上,是一户为朝廷圈养战马的生意人。但无论是数年前,一度在东南沿海,肆无忌惮抢掠过往船只的盗贼;还是随后又闹得人心惶惶的纵火灭门案中,无不与他们家多次援手有关。
而另一旁,文继顾前些日子赶回京城,寻访的那个仇家,果然其东家便是与当年私挖金需的主家,实为同一伙人。其中有一点,却是夫妻二人事先不曾联想到的,那便是响马出身的梁家,竟然与这私需主家却是熟识多年的故旧!
二舅父信中更是言道,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只怕当年掳人送去私需充作苦力的恶事,便是由梁家人经手的。但如今为何又倒戈相向却是不得而知。
不过,左都御史大人信中之意,便是要皇甫靖趁此良机,策反那被惨遭灭门的梁家大儿,与朝廷合力将那伙亡命之徒,绳之以法!
☆、第三百十二章愤而倒戈下
() “都御史大人言道,眼下正是策反梁北固的最佳之机!”
这话倒是不假,亲见自家宅院被毁,家中再无一人生还,对于那梁家的长子而言,无疑是痛彻心肺!此其祖上本就是响马出身,即便早在十多年前,便没再让子孙插手其中,但骨子里固有的本性必不会彻底忘却。
也正是因此,都察院中的几位大人,皆是一致认同那两位都御史大人的提议。待这旁皇甫靖看完了信后,又岂会不明,当即便点头应道:“确实,若能策反那梁家长子,合力围剿那伙亡命之徒,无论是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一桩!”
“但此时却不敢太过急切,毕竟那伙出手灭门之辈,眼下应该尚未得知那梁家还有后人,幸免逃过了此劫。若是此刻大张旗鼓,利用梁北固口中所得,杀将过去反倒引得他们狗急跳墙,而伤及无辜。”
“大人所虑有理。下官来时,都御史大人就曾再三叮嘱,万事当以大人之命行事。”表明来意后,文继顾这才端起茶盅来,饮了一口。
缓缓点头,皇甫靖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既然是要策反那梁家长子,又恰逢年节将至,若在此刻雪中送炭,想必能在对这策反一事大为有利。”
“那梁家虽是没了宅院,但根基却是未被动摇,银两一事倒是应该不缺。而府衙又已封印,工匠们也早已是各自回乡过节,即便此刻再寻,也恐是力有不逮。倒是颇为头疼!”
“大人,无须为此事担忧。就是那工部之中,尚有留守在京的轮班工匠不下数十名,若能……。”
两人商议一定后。刚才还匆赶到的文继顾,又已是换上了皇甫家的马车。再度往京接了人手,去向良州城中。以知府大人之名援手他梁家,重修外院、布置灵堂。使得原本已是忙乱无措的梁北固,不禁铭感五内,激动非常!
此等异乎寻常的景象,也同样引得城中的百姓们,深感难得!
“难得啊,难得。那落井下石倒是常见,可这雪中送炭的毕竟难得的很哦。而且人家是什么来头,那可是一州的知府大人,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就更是难得咯!”
“可不就是这么个说道。原我还估摸着。这梁员外家的灵堂,都没法设在城里了,毕竟整个宅子都给烧没了,哪里还有地界?”
“你们可都还不晓得吧?听说这些个手艺人,都是从京城里特意出了高价寻来的。”说着忙又压低了身形,朝着四周的熟识之人,比了个手势,示意凑近些后,才接着告诉起来:“我听隔壁王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