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妈妈牛表达了对争取自己权利的人的赞美。
今年四月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在桂林召开。我看新闻的时候,想,不知道该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对推动儿童文学的写作有多大用处?曹保印的小说《妈妈牛》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两个传统的合成物。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传统,一个是爱,一个是反映悲伤的现实。冰心的小说《寄小读者》等是爱的传统的发源地。叶圣陶的儿童文学是反映现实的传统的起点。曹保印的写作继续在这个传统里。但是,他的写作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少年儿童文学在多大意义上是道德寓意写作?在多大程度上是现实反映?钢蛋、铁蛋两个小兄弟生了病,无钱医治,几乎导致家破人亡,妈妈牛刚生了小牛就被坏人偷走,卖到屠宰场去。这样残酷的现实,让孩子们怎样理解他们和热爱生活的社会?妈妈牛遭遇的被屠宰的经历,惨不忍睹,中国的动物保护政策在肉类工业里几乎不存在,我们怎能对孩子提倡动物保护,而同时自己大吃大喝肉类制品?还有儿童文学写作怎样另辟蹊径,跳出爱和描写悲哀现实的两头路子,展开新的想象力?
我期待家长们买这本书,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孩子应该学会了解现实,理解我们这个社会。孩子们也应该有精神榜样。我希望妈妈牛的不屈的抗争精神,将鼓励孩子们为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而努力,即使坏人们都来围追堵截,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要向妈妈牛那样,具有独立精神,不任人宰割,勇敢、机智、顽强。
曹保印孜孜不倦地写儿童文学,通过儿童文学的角度,对中国的现实发言。我倾慕他的执着和对普通人的关怀。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不必一定是少年的读物,这本书也是写给我们这些成年人的。关注当代中国文学的人,也应该关注这本书。这本书里描绘的现实、表达的想象,与这两年中国知识分子话语密切相关,是一本理解当代中国的好作品。
(沈睿: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海军学院外语系。主要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电影,系《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专栏作家,著有《残酷的青春及往事》、译著《激情的政治:人人都能读懂的女权主义》等。)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生死一线(1)
黄昏,冰冷的风中,家的味道已经散尽。
车轮滚滚,妈妈牛正离家越来越远。她不知道车将开到何处去,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到那个虽然清贫,却依然给了她很多幸福的家。
就在昨天深夜,在风雪交加之中,村里出了名好吃懒做、爱偷鸡摸狗的邻居红眼儿,把她悄悄牵出了温暖的牛屋,又飞快地溜出了家门。
出门时,妈妈牛特别想“哞”地叫一声,把这件怪事儿,告诉钢蛋、铁蛋兄弟俩和爷爷,还有和兄弟俩住在一间屋、刚出生十几天的小牛犊“招福”。
不过,她想,也许红眼儿真是有急事,需要自己帮忙。比方说,他八十八岁的老娘突然病了,要赶紧用牛车送往医院。如果大叫一声,还不把正熟睡的他们都吵醒了?想到这儿,妈妈牛就没叫,只是跟在红眼儿身后,匆匆出了门。
现在,妈妈牛真后悔。
其实,刚出家门一会儿,妈妈牛就后悔了。红眼儿并没领她走进自己家的破门楼,而是用棍子狠狠打着她,朝村边那条大河的方向小跑。
到了河边,红眼儿也没止步,他死命拉紧妈妈牛的鼻环,把她朝冰面上拖。妈妈牛不想在冰面上走,她拼命后撤,拉拉扯扯中,鼻环把鼻子扯得像火烙一样疼。最终,妈妈牛还是走到了冰面上,有好几次,她都差点儿滑倒。
横过了大河,红眼儿又牵着妈妈牛,走了好长一段路。在一处灯火昏暗的市场角落里,他们终于在一辆汽车旁停下了。车厢里站满了牛,只是,所有这些牛都沉默着,连轻轻的反刍声也没有。这种气氛,让妈妈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很快,妈妈牛的缰绳,被红眼儿递给了一位满脸横肉、两颗外露的大门牙隐隐闪着金光的壮汉。壮汉名叫白眼儿,是一家屠宰厂的老板,红眼儿喊他“表哥”。白眼儿右手接过缰绳,左手递给了红眼儿一叠油乎乎的钱。
妈妈牛看见,红眼儿接过钱时,眼睛更红了,仿佛两盏通了电的红灯笼;而且,红光里还透着绿光,那双眼睛,像极了一头饿狼的眼。
蘸着早就流得长长的口水,红眼儿飞快地点完了钱,又幽灵一样转眼间离开了市场,连招呼都没再给白眼儿打一个。
红眼儿幽灵般的身影刚消失,白眼儿就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