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我视而不见,笑对傅景纯:“不知简非能否有幸与傅兄交个朋友?”
傅景纯笑着轻拍我的肩:“早有此意。还望简非能多盘桓几天,我们好好切磋切磋。”
我自无异议。
说话间,忽有琴声响起。
晴翠轩中变得十分安静。
十余位西景学子皆神色恭谨、凝神静气,侧耳倾听。
琴声清雅,平和中正,如对清风朗月,心神俱净。
可是,不知什么缘故,这清宁出尘之音却偶尔会间上一声俚调,叫人听了后十分难受。
犹如一杯上好的茶,无端掺了几滴浊水,虽说不经细品,很难察觉,问题是如果察觉了,这茶,也就再也喝不下去。
我现在对这琴声就是这感觉。
旁观众人,皆沉浸陶醉其中,神情又不似作伪,我不禁微微皱了眉头。
“怎么,裴伯玉的琴也入不了你的耳吗,简非?”钟离无忌的声音突然响起。
裴伯玉?
我突然想起明于远介绍过这人,说他是西景士林声望最卓著的人物,清高自许,不愿入仕。
弹琴的竟是此人?
明于远说他好琴看来不假,可是这琴音听起来怎么会这样?
琴声已停。
钟离无忌微笑着问其他的人:“诸位对这琴音有何感想?”
傅景纯道:“琴声平和冲淡,如观高天流云,澄碧虚净,令人生玄远之思。只是这琴音似乎又有些不对劲之处,但学生我一时难以说明。”
其余诸人的看法大同小异,都是赞美。
“简非?”钟离无忌拖长了声音,笑看我。
我微笑道:“这琴声听入耳中,如看上好书法,因几处败笔而终难成精品。”
“哈哈——”一声清朗长笑传来,一人自屏风后转出。
作者有话要说:篇中诗联全出自我手;却又让篇中人在那儿夸赞。。。。我真是边写边汗出如浆。。。。。。
但自己又不愿拿唐诗宋词来糊弄他们。。。。。。你们你们;就将就着看吧
当然;可选择忽视;可选择讨论;可选择指点;可选择黑砖;可一笑了之。。。。。。
小羊;你的所谓打油;简直油得我脸红。那首长相思;味道很足啊。哪天群里见到你;一定揪住不放;嘿嘿。
〃无言久徘徊;思来不可绝。多少盈盈意;散作玲珑屑〃这首;答一朋友疑问;它例属古绝;押的是入声韵;十一陌。
倾国倾城之六
六印雄图,百川明辩,苏张谁数。
只见此人二十八九年龄,仪容俊美,身材秀颀;青衫一袭,神情萧远,超迈出尘。
这声清朗的大笑,闻之如长风拂谷,松涛徐引,余韵不绝。
我心中大赞。
他朝靖王诸人微一颔首,径直走到我和傅景纯身边。
其时,坐中西景诸生已全部恭谨站起,我也跟着站起。
“简非?”他微笑着打量我。
我笑着一点头:“正是。见过伯玉。”
“伯玉?好好。”他率性一笑,转头对傅景纯,“去将我的琴取来。”
态度随意,如对童仆。
傅景纯亦面无愠色,微笑而去。
“坐下吧。”他轻按我的肩,自己也弛然而坐,正是傅景纯的位置。
“你既听得出琴中讹误,琴艺一定不错。演练一首听听吧。”语声微凉,十分低沉动听。
我一怔。
想到背部的黏滞,衣上的轻尘,另还沾染了灰马身上的血痕,弹琴?
明于远朝我了然一笑。
琴已取来,放在了晴翠轩中央空地上。
柏山涛他们及西景诸生都饶有兴致地看着我,钟离无忌眼底光影明灭,嘴角一抹似是而非的笑意,此时也正注视着我。
我转念想想,何必太过拘泥形迹,于是朝裴伯玉一笑:“好。正好请伯玉指点一二。”
坐下,微一凝神,援琴而弹。
《鸥鹭忘机》。
湖波浩渺,一碧万顷;青阳流照,波光潋滟;数点白鸥,翩然上下;临风而立,相与嬉戏;猜疑无存,坐忘陶然。
我在琴声中,不怀尘想,只觉一颗心如空谷,寥廓澹荡;如明月,空明澄澈。
良久,睁开眼睛,环顾四周,一时不觉茫茫然。
斜阳的余辉透过窗扉,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