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明乐境,也是不究竟,仍然是自己意识所产生的幻象,而且,当打坐时,才有如此的觉受,没有打坐时,就没有这些觉受,简言之,“坐时有,不坐则无,是则非道,知非即应舍却。”因此,这一切的觉受,毕竟是苦。
至于受蕴中所产生的苦境,到底如何发生呢?它是由我们的妄识心所构成的,此妄心,为第八阿赖耶识所显现,本因众生无始以来的执着妄想。例如平时的思惟、分别,皆为此心的作用。因此,个个众生我执太重,再加上后天所受的学问与教育,更产生增上慢的心理。
念心无常,即是思念自己烦恼的根本,皆由于妄识心循声逐色于外尘随境交转而起生灭,念念迁
流,轮转不息,永无休止。所以,解决烦恼、无明之道,首先应息灭妄识心。进而破除我执。
念法无我,就是常常思念自己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是如何修养自性,去除我执,而达到无我的境界。世界东西文化,每一种宗教与哲学的内涵,或者每一位圣贤的言行,莫非不是教导我们如何做到“无我”。
然而,究竟有几人,真能做得到“无我”呢?所谓我,应该包括身、心两部分,因此,若不能先明白此身非我,并且证悟此身无我,自然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
至于,如何做到此身无我(即无身),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譬如,天气转凉的时候,色身就会有寒冷的觉受,一点也空不掉,而且,一不小心,也会发生感冒。因此,修持的过程,要做到无身,固然不易,而要做到“无我”,更是困难。吾师盐亭老人有一首诗说明此一情境。
业识奔如许 家山到几时
惭言精进我 羞对天人师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藏珍谁可拟 之子欲何之
二、色心一元的修持原理
佛陀在世时,有很多声闻、罗汉弟子,修持小乘法,将色心二法分开,弃绝色法,只修心法,因此,证
得有余依涅槊,断三界烦恼,而后入火光三昧,灰身灭智,自认为已归入空寂无为的涅槃界.即所谓不受后有。但是,这仍然是不究竟的。
从佛法的观点,心物是一元的,色与心皆是第八阿赖耶识(心王)所显现,因此,色心二法是平等的,互相作用,如同理学家所说,太极一动分阴阳.阴阳对立相生而成万物;也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修持的过程,须参透心色二法兼了,才能达到究竟圆满,如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唯识学里有述及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珐,譬如时间,势、速(光速、动力等),这些自然界运行的法则都不是心法所能改变的;那是指与我们的意识心并不相应。并非是指八识心王的心体。譬如打坐,真正人定,一旦出定,已过了一天,把时间都忘了,意识心虽然忘记时问的流逝,但是时间还是时间,地球仍然是一分一秒的在动,宇宙法则还是一分一秒的在运行。即使真有最大的神通,也无法改变此物理世界的运动,所以谓之心不相应的行法。也就是说现行意识所不能转变的。又如初学静坐,进入定静时,可以使血液的流动缓慢或极缓慢,但不能使之完全停止。
因此,了心不了色,仍属于小乘果位,必须进而做到心色二法皆了了清净。但心色清净是否就是修持的究竟呢?不然,必须修到净污不异不一,了无挂碍,动静一如,寂用不二,才能达到显密教理所谓的三身成就(法身、报身与化身),才是究竟圆满。
所谓三身成就,即包含体(法身)、相(报身)、用(化身)三部分的互摄与相融。法身是清净、无为的,体性寂然,周遍十方。报身是圆满的,且有色界天人的德相,但福慧不同,化身是以千百亿的应化运用.应现众生类形,以解脱众生苦厄。因此体、相、用三身的成就,才是成佛的究竟。
按照佛教的道理,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是无量无边,同时,众生的业力果报也是无量无边。因此,如何转业果为智慧,即转识成智,转用得妙,转色身为圆满报身,此一转乃为修持的中心,也是修持的最难处。但如俗书戏论所谓:“怎禁得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大乘《维摩诘经》云:“烦恼即菩提”,即转烦恼为菩提的意思。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三、念身法门的认识
明白了心色一元的道理,可以知道色身的修持与心法的修持是一样的重要。色身不能解脱,必然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有关念身法门的修持,中国的道家,显教,印度的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