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执行。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所以,将帅如果能精通随机应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
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运用,那么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利。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笔者感悟
孙子阐述了带兵打仗,在不同情况应对方法。
大凡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聚集军需。
所谓“圮地”就是指难于通行的地方。如果部队难于通过,就更不用说驻军了,所以指挥军队遇到“圮地”时,千万不要驻扎下来。
所谓“衢地”就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这种地方最容易遭到攻击、最容易被敌人包围,所以解决好与周边邻国的外交关系非常重要。
所谓“绝地”就是没有退路的地方,行军打仗遇到“绝地”时,一定要侦查地形,确认没有危险时,一定要迅速通过,绝不能久留。否则一旦遭到攻击,就会使军队陷入绝境。
所谓“围地”就是可以设伏的地方,行军打仗遇到“围地”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要巧设奇谋,一定要想法设法的把敌军引入埋伏圈。
所谓“死地”就是没有任何生存机会的地方,遇到“死地”时,除了殊死战斗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所以,善于指挥大军的将帅,一定要弄明白:那些道路是不能通行的;那些敌军是不能攻打的;那些城邑是不能攻取的;那些地方是不能争夺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必须掌握随机应变的灵活运用,不能呆板的制定战略,不能跟着敌人的屁股后面打转转,要做到敌变我变,敌不变我还要引导他变,这才是懂得用兵之道的人。
所谓“九变”就是:九为极数,九变指极其机动灵活之作战方法。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运用,那么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抢占主动权,不能得到地利。
所谓“五利”就是:途可由、不由?军可击、不击?城可攻、不攻?地可争、不争?若战道自得,君命可不受焉。
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孙子说:“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些都是针对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所说的,也就是说能够做到这些要求的将帅,一定是个好将军。如果引申到企业管理中来,对企业如何投资、如何发展、如何开发产品、如何创新、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如何提高竞争力等等这些,都是专家该做的事。如何领导这些专家就成了一大学问了。
随着企业的不断地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必然发生,也必将在一定阶段内持续存在。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才的供需状况决定的。
因此,不管是作为外行的领导来说,还是作为内行的下属来讲,面对这种状况,端正心态、摆正位置、把正尺度却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外行领导内行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外行的领导来说。不然,没有了前提,外行领导内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为外行的领导来说,要想真正领导好和管理好内行的下属,通过专家辩论式的*提案来实现外行管理内行才有可能(其他文章有详细阐述)。但是外行绝对不能代替内行,否则就变成“瞎指挥”了。 。 想看书来
粟裕的建议
粟裕的建议
渡江战略跃进工作,一切都在按计划秘密进行。所成立的东南野战军全力以赴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
二三月间,毛主席命令刘邓、陈谢等部集中打几个胜仗,以配合粟裕部休整。
粟裕则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一兵团开赴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补充,为渡江南下做最后的准备。
就在这紧锣密鼓的准备过程中,粟裕在华东野前委扩大会议期间,突然向陈毅提出暂不渡江,而是留在中原,协助刘邓在打几个歼灭战,把1948年的南线作战重点,从渡江跃进完全转为“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大胆设想。
这个方案已经折磨粟裕几个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