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养,以后将每月定期还胡建文500元。胡建文回短信说:“不急,帮朋友养好病重要,以后再说吧!”
。←虫工←木桥 书←吧←
第60节:胡建文其人其文(9)
胡建文的“轻信”、单纯、毫无戒备,似乎与当前人人戴着面具,筑着坚硬的心理防线的世风有些格格不入,但正是这样的难能可贵,给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带来美好和谐。
有爱,就有希望
2005年二姐的患病经历,让胡建文感受到了疾病给患者及其亲人带来的无限痛楚。那时,二姐查出患了宫颈癌,意志近乎崩溃。为了让二姐振作起来,胡建文请了长假专门陪二姐在医院治疗。每天,他给二姐讲抗癌励志的故事,陪二姐写抗癌日记。在亲情的感召下,二姐重新燃起对生命的热爱,最终战胜了病魔。这让胡建文感到:“有爱,就有希望!”
胡建文与张义玉原本并不认识。去年,《知音》杂志向他约稿时,他选取了张义玉拖板车为儿子攒救命钱的题材,从而结识了张义玉。采访中,他被张义玉那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感动了,他觉得张义玉就像自己的母亲———善良、无私、伟大。
因为有去年陪姐姐抗癌的一段经历,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帮助张义玉,让张义玉的儿子石军和自己的姐姐一样看到生的希望。于是,在投稿没被采用的情况下,他决定发动组织学生到吉首街头卖艺筹款。每天上完课,他就跑东跑西地联系场地、安排节目、印制倡议书。在石军已已找到肾源,却无钱下广州动手术的情况下,胡建文主动为张义玉担保向别人借了3万元钱。
对于以后,胡建文说要做的事还很多。目前最紧迫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张义玉筹够儿子的手术费。
原载《团结报》2005年12月11日A5版
平凡人生,不凡心面对
李忠清 刘贤明 周巧云(吉首大学学生记者)
苦心励志 自学成材
胡建文老师出生于湖南新化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农村大自然美好的环境,孕育了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狂放、豪放的“天性”,从5、6岁开始他便爱上了武术,特别喜欢看《少年寺》、《南拳北腿》、《霍元甲》等武侠片。但由于当地经济的限制,他专门跑到几里路外的乡镇去看,回来后经常模仿李连杰的眼神、动作,还特意为自己留了一个陈真的发型。由于在农村里长大,那种自由的天性、无拘无束的性格都在此得到了陶冶,他认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就是一种天然的武术“源泉”,当时的他不仅对武术情有独钟,在文学上也是如痴如醉。还没有上学时,他就给远在郴州工作的姐夫写过信。后来在脑子里就形成了两个目标:一、当个作家;二、当个武术家。但由于家里的贫穷,16岁的他便辍学在家做木匠。岁月的阅历,生计的压迫使他深深的懂得:学校才是最好的“天堂”,凡是练武到一定境界的人都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就象李小龙,他就是哲学系里的高才生,正因如此,李大师才能对武术有很好的领悟能力,从而在武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全家人极力的支持下,胡老师终于又回到了学校,有了如此良机的农村孩子并不会轻易的错过,1994年,他如愿以偿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
母亲教会我成长 教会我爱
说到自身习惯性格的养成,胡老师开玩笑的说是母亲遗传的。他口中的母亲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也特别富有关怀精神。虽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胡老师。从中,胡老师懂得了如何去爱,知道了什么是小爱,什么是大爱 ;明白了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小时候,母亲管得特别松,即使彻夜不归也不会遭到责骂;到了现在,同龄人早已娶妻生子了,而胡老师却形单影只。尽管母亲也想早日了却这桩心愿,但从不曾提起。胡老师认为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也许是因为这一份放任,使得胡老师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天性。
“心有多高,人才会有多高。”正是因为拥有了仁爱之心与自由的天性,胡老师才会对身边的事物格外留心,因而世界处处充满了美丽。麻雀跳到窗台上,胡老师不会赶它走,而是会微笑着,轻轻的说声:“小麻雀,你好!”蚂蚁让路,胡老师就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人不能给蚂蚁让路呢?从太空中看人,人不也如蚂蚁般吗?从而他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在弱小者面前显示自身的强大,那是种耻辱……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物,在胡老师的眼中就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诗,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一切又是拜谁所赐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