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以不变应万变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对,这样你就能够很从容了。这个时候你不是不动,只是不动声色而已。要做好应对的变化,要掌控它。你的不变是相对的,你会做相应的调整。所以变化是思想上的,思想上要做好准备。”
“不变是一种能力。”
“对,有了这种能力你就能掌控它。”
“我在每次颁奖前一两个月,每天晚上都会琢磨细节、琢磨程序。”
“你的理念是从哪里学来的?”
“我有天生敏锐的洞察能力。第一届音乐盛典是新加坡来人做的。通过他们我就去琢磨。比如,新加坡当时有两个人是专门排座位的,艺人坐在哪里?贵宾坐在哪里?都写好名字的。筹备期间,我们的流程是每天一本,而且天天改。从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几月几日搭台?几点几分进灯光?每天修改完了一人发一本,第二天改又一人发一本。倒计时,每天往前面走,一直到最后一天。
“我通过第一届颁奖,就对自己说,下次一定要把时间协调好,得学会休息。如果什么都挪到最后一天,精力会不够用。
“后来我参加了亚洲大奖,在新加坡那边,我学到了很多方式,拿到中国来变通。我培训后台团队就是在新加坡受到的启发。
“我在MTV开头几年,制作节目,艺人采访和音乐盛典。MTV每年需要100—200左右人次的艺人。”
“需要那么多艺人干吗?”
“每期节目的人物访问,《天籁村》,《光荣榜》,《头号人物》。颁奖典礼要来上百位明星。所以每年的艺人需求量就特别大。但是2002年开始就更大了,艺人需求差不多要300人次。到了2003年、2004年都要500人次的需求量。我们有‘音乐盛典’、有‘超级盛典’。还有各种大赛,经常要艺人当评委和嘉宾。有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校园新空气歌手大赛,DJ打碟比赛等。名目繁多。所以每年对艺人的需求特别大,这也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工作量很大。”
“经常去各地搞活动,非常累。而且我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就更累。”
“工作中和老外合作会发生矛盾吗?”
“我生活中很少发火,但是工作上会。还有如果有人涉及到不尊敬中国的言辞。”
“在MTV你有中国情结?”
“有。一次我们在会议上,美国制作部来了一个人,我们新来的制作总监S小姐,是新加坡人,她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他们用英文在交谈创意、节目。他们说英文,我听不懂。之后我的一个同事跟我说,在那次的会议上,说到中国拍摄的节目,S说中国人不行,中国的女人穿着特别土、特别难看。我当时火一下就上来了,我说‘为什么当时不告诉我?否则一定让他们难堪。他们不喜欢干吗到中国来混饭吃?’有些人在自己的国家没有饭吃,到中国来混饱饭了,还看不起中国?我觉得这样的人特别无耻。
“有一次为了工作,我在会议上当着全体制作部的人跟S拍桌子。我说‘我的英文你的中文都有问题,所以我们沟通有问题。’她特别不尊重人,而且她并不是一个懂制作的人,但她懂得汇报。为了这样的事我拍过几次桌子。但是我只限于工作,工作之外没有什么影响。
沃克斯小镇(9)
“所以我是一个特别维护自己土地的人,谁要来说三道四我肯定会不买他的账。”
“你立足在MTV的园地,但一直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本土的东西?”
“对。我一直说MTV在美国红,在欧洲红,但在中国什么都不是。我们只是在中国做节目而已,我通过音乐帮助中国人了解东西方音乐的差异。我觉得我在为中国做事情。”
“做的事情要有益于中国?”
“对中国有利。MTV毕竟是国外企业,它在中国也要商业操作。但是我在这个氛围里边,一定要立足在中国的这个土地上做事情。因为我觉得就算中国有很多很多方面的不足,那也容不得你们来说三道四,我们自己会解决的。
“我去了国外很多地方,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有那么多人口,而且那么古老。虽然中国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步解决的。而且从20年前到10年前再到今天,中国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开放,中国的事情就要中国人自己解决。我可以吸收国外的东西,但也是为我所用,并不是照搬。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