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己安排的。而且面临年底了,春节肯定要回家的,所以我要利用这段时间赶紧多写。”
“这种没有约束的工作是你的梦想吗?”
“我只是在做好我能做的事情,不能想我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写书,我是踏踏实实能做的,符合我的愿望,用我最擅长的写我喜欢的行业的人。”
“那时候还不断地想着要回家吗?”
“这是现实;我早晚要回家,而且春节也要回家过年。我想利用这段时间多写一些人物,我那时候写了30多个,我想写满50个就出本书。
“但是,我再也没有时间去写了。有时候机会来临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迹象的。只有当你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发现机会永远在你身边守候。
“我老家的一个朋友符军阳的妹妹符熠红在北京,是阿甲的后代,阿甲是《红灯记》的作者。符军阳曾经跟我说过,有空找他妹妹沟通一下,看有没有机会?但我一直没去。
“12月中旬,那天写完稿,我想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去跟她聊天。她在民族饭店,一个台湾的宗教公司。她说她有一朋友叫朱奕,搞摄像的,说那儿可能要写稿的人,我帮你约一下,你去看看吧。我说行啊,反正怎么写都是写,就约了。现在才发现,其实那就是我的转折点,但我当时一点儿也没有感觉。
“我记得那应该是12月11日,她约了以后就说去见一见,冬天挺冷的。我们坐着黄面的,到了那家公司。那儿做的是香港卫视音乐台的节目,我当时对卫视中文台和卫视音乐台没有概念。因为Channel[V]是海外媒体,在中国内地不能制作节目,就在北京找一个公司合作,这个公司就帮他做,就像后来神州卫视做凤凰一样。那时候是一个叫华企多媒体制作的公司,老板是原农女士。
“为Channel[V]制作的节目叫《非常中国》,做了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一直不太正常。内容有专题、专访、有Video、有新闻,还有现场Live,容量挺多的。里面最难的就是专题部分。制片秋小姐和摄像小贾说,你帮我们想想看有什么话题可以写。
睡在德国的第一天凌晨,我却醒着(23)
“朱奕是一个特别好的摄影,他是电影学院出来的,属于新闻电影制片厂的人。那天去了以后我看了看他们的节目,应该是周一,我就回去写。
“所以说人一定要有铺垫的。我到北京的基础是在无锡铺垫的,我在北京半年的铺垫为后面的工作打了很好的基础,让我了解了娱乐界、音乐圈,认识了人,熟悉了歌手。我回去就写了七个选题。”
“那时候采访的工具是什么?”
“都是手写。写了七个选题。”
“哪七个?”
“迎合还是引导?创作还是裁剪?歌星、影星大越轨;音像出版绿肥红瘦;从幕后到台前;乐坛前辈话乐坛;何谓‘民族化’等等,全部通过。”
【回放】
日记片断之四
95年11月5日 星期日 晴
我今天乘无锡到北京的火车,这是今年第二次赴京。
我不知道此去北京前程如何?但我充满信心。
……
95年11月8日 星期三 晴
北京的阳光很温暖,明晃晃的。下午我去《音乐生活报》,副总编沈尊光老师对我说,刚刚得到消息,报社的赞助商不愿意出钱了,本来每年有150万元的赞助,现在要精简人员,所以我不能前去工作。
我尽管脸上淌着微笑,可心里像浇了一盆水,因为原来说好我去工作的。
有点恍惚,不过还好,我去之前有预感。
我恍惚之中走出地铁站,有一个小和尚叫住了我,他说我要离开故乡才会有很大的发展,他说一两个月之后会有新的转折。那人是九华山的和尚,不知是真是假?但愿成真。人在落水的情况下,稻草都可以救命。
晚上回到家心绪好多了。我熬也要熬两个月。
95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晴
下午我去一个公司应聘总裁助理,不过要本市户口,他们说这么好的条件可惜了。
95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晴
白天去中央美院看同乡葛献南,晚上回家看书到2点。
95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晴
下午采访陈涛,他今年刚结婚,与夫人都是江苏人,我们是老乡,他写的词挺好的,只是不太会宣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