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页)
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笔者字面理解
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包罗万象的万物规律。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它是善人的法宝,也是确保改变不善人的法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善言可以为世人普遍推崇,善行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们。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人的不善行为是可以通过善言和善行感化教育他们改邪归正的,怎么能够对他们弃之不管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立天子,拜大臣,虽有金玉驷马,这些表面的东西都不如依道行事好。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古人之所以重视这个道为什么呢?不就是想:自己追求的东西能够得到,自己的过失能够被宽恕、原谅吗?所以这个“道”的和谐能够为天下人广泛推崇。
笔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阐述了“精神文明”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道是包罗万象的万物规律。它是善人的法宝,也是确保改变不善人的法宝。善言可以为世人普遍推崇,善行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们。所阐述的内容就是“精神文明”的范畴。请设想一下,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用善言来感化周围的人们,用善行来带动周围的人们,不善的行为还会有市场吗?如果不善的行为都没有立锥之地了,离和谐社会的距离还会远吗?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方法。
老子说:“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给我们阐述了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为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其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 想看书来
毁瓜与护瓜
毁瓜与护瓜
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个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国的交界处,这地方盛产西瓜。虽然同处一地,可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方式和态度却大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担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懒惰,又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这边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的那些村民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怨恨魏国的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要把瓜种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是,楚国这边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去破坏魏国村民的劳动成果。每天晚上,楚国村民轮流着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这样,魏国村民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他们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
大家来到宋就的县衙。宋就耐心地劝导本国的村民说:“为什么要这么心胸狭窄呢?如果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地这般闹下去,只会结怨越来越深,最后把事态闹大,引起祸患。我看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不计较他们的无理行为,每天都派人去替他们的西瓜浇水,最好是在夜间悄悄进行,不声不响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魏国村民依照宋就的话去做了。于是,从这以后,西边楚国的瓜一天天长好起来。楚国村民发现,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浇过水,感到很是奇怪,互相一问,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为他们的西瓜浇水的正是魏国的村民,楚国的村民大受感动。
很快,这件事情被楚国县令知道了,他既感激、高兴,又自愧不如魏国县令。他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报告给了楚王,楚王也同样很受感动,同时也深感惭愧和不安。
后来,楚王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欣然同意了。从此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亲如一家。两边种的西瓜都同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