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炼身心达到致阴致柔的境界,能像婴儿那样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排除杂念苦心钻研,能做到没有纰漏、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爱民治国,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是心灵的门户,思想、言行,能做到以阴柔自居吗?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面对四方内外的事物,能体现出“无知”“无欲”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以上这些道理,其实都是要你们学习天地一般,因为天地虽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但是它仍然不把万物当成自己的。它生育万物,养育万物,做了天下的事,仍然还不仗恃自己的才能。长养育万物还不认为自己是主人翁。像天地这种作为,便可称为最高境界的德行了。
笔者感悟
老子要求我们修炼道德心境要达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致阴致阳,致柔致刚;涤除杂念,专心致志;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大智若愚,虚怀若谷;无知无欲,通达四方。”这是何等致高致远的境界啊!
“德”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事,“玄德”就是矢志不移的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事。要做到这一点何等的难啊!
如果帝王能够达到这种心境,老百姓就尊称他们为“真命天子”。然而,即便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沉迷酒色;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也逼反了吴三桂。他们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俗话说得好:“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物总有它的长处和短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所知是最多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失误的时候,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永远的成功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缺陷的一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最完美的。因此,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还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且能善用自己拥有的长处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会扬长避短,平凡的自己也就可以创造出让人自豪的成就。
我们不能对任何人求全责备,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老子给我们指明的修炼心境的标准来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超凡脱俗,还可以改变命运。 。 想看书来
袁了凡改变命运
袁了凡改变命运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後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了凡先生幼年丧父,依从母亲的希望弃学从医。有一次了凡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孔老先生。老先生劝了凡先生求功名走仕途,并给了凡先生算命,说他能够考上秀才的最高级别,官可以做到四川的一个县令,没有后代,只能活到53岁。
了凡按照孔先生的建议开始弃医求学,果然考取秀才,后来的经历都被孔先生一一言中。了凡先生开始相信命运了。既然命运都是天定不能改变了,还有什么可奋斗的?从此开始消沉了。
公元1569年,了凡先生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没有任何杂念。
云谷禅师非常惊奇,问他:“静坐三日,为什么没有任何杂念?”
了凡就一五一十的把孔老先生给他算命的事告诉了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说:“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没有后代,这是人的命运,就叫做‘天作孽’,这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你要修炼道德,多行善事,多积阴德,这些都是你自己所积的善德,哪有得不到回报的?”
了凡深受启发,决定行善事三千件,记录善事与不善事,每做一件不善事,就要抵消一件善事。
公元1570年科举考试,孔先生算应该考第三名,结果考了第一名,命运已经开始改变了。公元1581年喜得贵子。公元1586年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