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器,精心观测,自崇祯四年(1631)起,分五次进呈所编译的图书著作。这就是著名的《崇祯历书》,全书共46种,137卷。别人亲见并记述了他的这段生活,说他“扫室端坐,下笔不休,一榻无椎……冬不炉,夏不扇……推算纬度,昧爽细书,迄夜半乃罢。”(张溥为《农政全书》所写的序)这时,徐光启已70岁了,但其研究热情不减,亲自实践,目测笔书,融汇中西,不愧为一代科学家的风范。
崇祯五年(1632)六月,徐光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予机要。“每日入值,手不停挥,百尔焦劳”,“归寓夜中,篝灯详绎,理其大纲,订其细节”,这正是他宰相兼科学家繁忙生活的写照。如此繁忙,不久,他就病倒了。这年十一月,加徐光启为太子少保。
崇祯六年(1633)八月,再加徐光启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至此,他已是位极人臣了。十一月病危,仍奋力写作“力疾依榻,犹矻矻捉管了历书”,并嘱家属“速缮成《农书》进呈,以毕吾志”。
崇祯六年(1633)十一月七日,一代哲人逝世,终年72岁,溢文定,墓地现存于上海徐家汇徐墓公园。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笔者字面理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万物生生不息,都按照自然法则在运行着。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规律,天地无所谓对他们“仁”与“不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百姓安居乐业、生老病死,也有其民风民俗,要用无为而制的方法来治理,也无所谓对他们“仁”与“不仁”。还可以引申理解为,无论出身贫贱还是富贵,均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君子不问出处,唯才是举、人尽其才。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当中是空的,但抽动起来可以发出无穷无尽的风力。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是博大精深、深奥莫测的,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没有认识其万一,所以不要对它妄加评说。而现在有些人的思想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能默守中庸之道,常常以为自己很聪明,妄作主张,固执己见,互不相让,像这种作为,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如果要像以上这些多余的做作,倒不如守住中和之道,少说、多看、多做,在实践中去认识自然。
笔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里阐述了一个中国人的重要观点“顺其自然”。
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无所谓对谁好对谁坏,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法则生存、进化、发展,相互间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维持着平衡、进化、发展。所以“顺其自然”才是“大德”。
越战期间,有一阵子,美国人曾为高效守护其据点的军犬而自豪。但后来,越共只派出一只训练得沉默寡言的*,即于夜色中尽数收购了美国军犬的忠诚。原来,它们的骁勇得益于清一色的雄性。战火中的情斗再次雄辩地证明,在爱异性还是爱祖国的抉择中,四条腿的“特种兵”们,更听命于自然法则! 美国人的失误与越南人的智慧在于,是否重视或更确切地说是否承认这一法则。
我国云、贵一带的边民,格外尊重这条自然规律:他们从不养公猪,只是定期将圈中的母猪放出栏,让它们通过与雄性野猪的情感交流,免费进行品种改良。
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然决不会对任何一方有所偏爱,所以万物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律生存、发展、进化、死亡,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行事,这就是中华民族“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正是有了这套思想体系,古代贤哲不仅提出了朴素的自然和谐文明思想,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等措施,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态文明的追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自然平衡法则
自然平衡法则
老子本章的内容好像是对今天世界现实的预言。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自然平衡法则。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自然平衡法则,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