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土气?我是来自民间乡下,乡下人是那个样子,就始终是乡下人等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 所以彭玉麟、左宗棠这一班人,始终保持他们乡下人的本色,不管自己如何有权势,在政治功业上如何了不起,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 另一句“是真名士自风流”
,同一意义,不再重复了。
159
641论 语 别 裁
这一段说明了“绘事后素”
,是指一个人不要迷于绚烂,不要过分了,也就是一般人所谓不必“锦上添花”
,要平淡。这以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
穷 源 溯 本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据历史来的,而历史与文化是不可分开的。我们讲的传统,由来远矣。昨天有个从美国回来的学生,谈到他看到一本新出版的书《文明的历程》,他告诉我这本书所论述的某个观点,和我以前对他们讲的思想一样,认为人类文化历史,从上一个冰河时期,就流传下来了。 如宗教思想、哲学思想,在上一个冰河时期,人类毁灭的时候,极少数没有死的人传下来的,并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所新兴起。我们中国文化,向来就是这样说的,所以要中国人讲自己传统的历史,看看古时的人所记载的,有一百二十万年,至少也说十二万年,我们现在讲五千年文化,那是客气话。 不过很可怜,现在还不敢吹五千年,只说三千年文化,因为西方文化讲历史,动辄只提两千多年,我们说得太多了,好像不大对似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动辄讲一百多万年。 现在孔子在
160
八 佾 第 三741
这里说,不管多少年,文化是历史传统来的,所以夏朝的文化,我可以研究讨论,不过“杞不足征也。”杞是周朝封的一个国家,是夏朝的后代,封到杞国。我们晓得“杞人忧天”这句话,就是这个国家的典故。这里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封建制度。当周武王统一了中国,所谓封建,井不是只封自己家里的人,像尧、舜、禹、汤的后代,都封了诸侯,所以周朝的封建,不是西方的封建,不能随便把中国封建制度与西方的所谓封建混为一谈,那是错的,等于说没有把自己的家当搞清楚。 ——这里孔子说如果拿杞国的文化,来看夏代的文化,并不准确,更不完整,但殷商以后的宋国,所保留的文献资料也是不够,这两个诸侯之国所保留的祖宗文化都没有了——这里要特别注意,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文化历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毁灭,后代就无法考证。 孔子说,假如他们自己不毁灭自己,保存了祖宗的文化资料,我就有办法整理。这里放进了孔子的话,就是说明保存文化的重要,因此继续在下面讲到文化与礼的关系: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讲到这里,又是一个问题了,是由中国文化中“礼”而来。所谓“禘”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中国文化和西方一样,有狭义的宗教。“禘”象征宗教的精神,祭天地祖宗之礼。 讲到这里,要认识“禘”字的来源了,至少要拿《康熙字典》来研究。 过去读书,五、六岁以后,先研究“小学”
,就是研究作人道德行为,等于现在学校的公民课程——洒扫应对。“洒
161
841论 语 别 裁
扫“从文字上看很简单,洒洒水、扫扫地而已;”应对“可就麻烦了,对老前辈行什么礼,到了客厅坐什么位置,送一封信给叔叔伯伯,讲话的态度该怎样等等,作人处世都包括在应对当中。 除此之外,研究”小学“之学,就是后来所谓的说文、训诂等的文字学,探讨文字的来源。 中国文字不同于西方文字的拼音而成,中国文字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
心香一瓣 诚则灵
我们知道中国字的部首是从“一”字开始。“一”就画分了上下,所谓一画分天地;再在上面加一画“二”
(上)
,就是上,下面加一画就成“�”
(下)
,是为下。 宇宙本来是圆的,无法分别,现在分了以后,“人”在“�”的下面,即成为“�”
,这个字就代表了天。 我们看到了“示”这个字,就是表示上天垂下来许多象征,显示给人们看,太阳、月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