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之,诛之,来必诛之!”他倒是十分清楚,在军士中间,这种振奋人心的重要程度。
这也更符合古人说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徐达他们一样的都是江南汉人,常受元人欺诈,深受其害,那反抗的心气也就更高,更加坚决。
在场的人正既是普通军士,又是普通百姓,他们也听徐达讲过多次,略略明白一些,同样是这个道理,正是有普通军民的这种舍生取义的气势,有了这种代代相传的志气,汉人一族才能够连绵不绝,传到今天,直至揭竿而起,聚起义军,反抗当今元人的暴政。
自古以来,也是这样,所以只要有人领头,引发这股气势,自然水到渠成,达到顺其自然的效果。
张士信见他们脸上神情,心里明白了几分,就手一举,示意大伙平静下来。他这才缓缓吩咐道:“徐将军,你派两个行动方便的兄弟先回城报信,一方面报得大伙平安,这边已经清除虎患,另一方面请城中各门兄弟仔细注意,详查各处是否还有虎患出现。”
徐达听命,连忙安排部下两人腿脚还算麻利的两个军士回城报信。
张士信见他并无迟疑,很快安排好,心中暗暗赞许,接着喊道:“其他人等跟我随后回城,军中自有酒肉奖赏。”
众人一听,他们并不希望有什么升官发财之类的,只张士信这倒是对了他们胃口,他们就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痛痛快快的过日子。
他们兴高采烈的当先而行,自然是轻伤互相搀扶前行,重伤的有人抬着,连同赵二狗一起带着,这等事情大家都是见惯经惯,也是习以为常,很快顺顺当当的就向前走了起来。
张士信自是清楚,现在军情紧急,这边虎患之事,暂时完结,还是先回城中商议大事为紧。
不过,尽管很快动了起来,大伙这样却是走得不快,张士信并不去催促,毕竟大伙刚是舍命相搏雪虎,也是立了很大的功劳,加上他心里刚好还有事情要问徐达,故此和徐达一起走在后面,两人细细而谈。
原来张士信早就知道徐达来历,心中一直奇怪,怎么徐达这样的人,居然会悄悄到了集庆,而且还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守城门的将领。
徐达,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是濠州人。要说他的事情,那就先要说说当今天下闻名的义军中的红巾军郭子兴,自从前些日子郭子兴病倒以来,实际主事的就是一个叫做朱元璋的人。
这朱元璋原本是一个农民,和徐达非但是同乡,还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他比徐达大了三岁左右。因为十六七岁时家乡闹瘟疫,家里人全死光,他就出家在皇觉寺当了和尚,可当和尚不久,皇觉寺被元人一把大火给烧掉了,走投无路之下,正值红巾军起义反元,就参加当时在濠州起兵的红巾军郭子兴所部。
那自是当时不只是淮河一带灾祸频繁,民生凋残。在中原地区,同样是苦难深重。由于元人官府不修水利,黄河连年决口,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到处是人烟稀少,凄凉黯淡的景象。
无奈之下,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短衣草鞋,头裹红巾,手持竹竿锄头,长矛大刀,杀尽贪官污吏,攻占县城州府,开仓散粮,破牢放囚。义军都传唱着〃杀尽不平方太平〃的曲子,各地纷纷响应。
就连张士信和大哥张士诚,虽然并不属于红巾军,却也是趁着红巾军起义,这才能够借机而起,独据一方,来完成师门所托的上应天劫的事情,可以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那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后,接着回乡招揽了许多乡人,这其中有许多天下闻名的勇将,这些人中,最为有名的正是这徐达。也正是在有这些人扶持,加上朱元璋本身谋略厉害,逐渐得到郭子兴的信任,直至将干女儿马姑娘都下嫁给他,连‘元璋’这个名字,都是郭子兴给他取的。
当今天下都知道四路大部的义军之一是朱元璋部,而不知道郭子兴部,可见那朱元璋的厉害之处,定是个不可小视的人物。
这样厉害的一个人,居然将手下头号心腹大将轻易派到平江义军这边来,还是来的集庆城这样的要塞之处,张士信自然要问个清楚明白了。
他甚至都在想,那细柳营对此等重大的事情毫无所觉,只怕是因为注意力都集中到正在气势汹汹而来的元人大军上去的原因了吧,亦或是其它未知道原因。
徐达见张士信并不拐弯抹角的,直接问他。想先前在雪虎相斗的时候,并不曾问他,只在此时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这才细细问他,一方面佩服张士信的容人气度,另一方面也暗赞张士信为人直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