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着陈二婆子笑着,心里却颇是无语,挣不挣钱岂是能跟你说的,“这个倒是不知道,我爹娘回来也没多高兴的样子,我又怕问了他们闹心,便没问过,不过听我爹娘说驿馆旁摆摊每个月需交一两银子的摊费,我爹前一阵又是花钱打锅,打椅子桌子的,哦,摆摊的炉灶也是花钱请人帮弄得,这每天柴火都是花钱买的,我娘因为这个没少说,要不我也不知道,不过,看上去,好像没挣到钱。”瑜娘支支吾吾的说道,后来声音有些发虚,听在陈二婆耳里,就是瑜娘不敢确定赵家现在赔钱罢了。
陈二婆子呵呵的笑了笑,到底是小姑娘,套一套大实话就出来了,“哎呦,你小不懂这个,既然摆摊了肯定能挣钱,那啥,行了,你看着阿文吧,婶儿也回去了。”
“好呐,那婶儿,我关门了,家里就我和阿文不方便也。”
“行呐,关吧,不用管我。”
瑜娘笑了笑,这才关门。陈二婆子看门关了,撇嘴咋舌,一个月一两摊子费,咋不抢呢,她家一年的粮食都没能卖这么多,老赵两口子这是想啥呢,怪不得人家说这两口子傻,明眼都知道赚不回来。
不过一天,满村人都知道赵家去驿馆边上摆摊了,有些人家听也知道那有商队落脚,都是眼睛一亮,想着赵家两口子都能摆摊,他们怎么就不能了,有的人都已经想到去摆摊卖什么了,可听到一两银子的摊费,全都瞪大眼睛,心里具是想着,你咋不去抢呢!
偏偏就是这一两银子让村里人却步。
朴实的村民们也有人性的多层面,比如,大家都过得一样,偏偏他家不一样了,不自觉的就想比较,想着他人的不好来安慰自家的好,在这个没有高科技带来的欢乐时代,村民也只能抓着赵家花一两银子去摆摊这事来说笑了,以满足内心的安宁,你看,还有别人家比咱们傻比咱们还不会过日子呢,等好吧,看今年过年赵家能不能揭开锅。
这村民说这说那的赵父赵母是不知道,瑜娘白天磨面下午采山丁子的,更是听不到啥闲言碎语,还是赵良进县城卖柴火时才看到他爹娘摆摊。
赵良也颇是惊讶爹娘咋在这摆起了摊子,便背着一大捆柴火过去了。
这会儿正好卖包子那摊需要柴火,看到阿良过来直接吆喝道:“小兄弟,你这柴火怎么卖的?”
赵良起初还一愣,随后回道:“三文一捆。”
“哎呦,咋这贵呢?别人家都卖两文一捆。”
赵母撇撇嘴,这都三文一捆的买偏她要压一文,这都辛辛苦苦砍的柴,三文也不算贵了,一天挣不少钱的,做啥抠这一文钱。
赵母心里虽听不惯,却也不能管这闲事,她们以前走街串巷卖东西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管同行的闲事,这是规矩。
赵母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对自家老头子嘀咕道:“真是越有钱越抠。”
赵父乐了一下,老太婆以前都不爱说别人闲话,这也是被隔壁那婆娘给气着了,你说都摆摊多久了,到现在没事还想拿话次到他们,当他们傻子听不出来呐,“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跟她一般见识,咱挣咱的钱管她做甚。”
赵母又嘟囔道:“现在听着她开口就心烦。”
“你以为我愿意听呐,这明显就是一个泼皮,你要是次到她一句,她能跟你缠上还得打一架你信不?”赵父擀着饺子皮说道,这钱哪是那么容易就挣到的,能挣钱,别人的脸色算个啥!
赵母也知道这包子摊的女人啥样子,暗道:“跟李氏一个样。”说完撇了一眼那卖柴火的卖没,一看倒是惊讶不少,那不是阿良么,赵母看阿良都已经要卸下来柴火,忙喊道:“阿良,过来!”
赵良听他娘叫他,柴火也没卸本来也有些犹豫,他进县城也能卖三文钱的干啥要在这卖,好悬被这大娘给忽悠了,于是赶忙背着柴火走了。
包子摊的大娘还喊着:“唉?小兄弟你卖不卖了还?
赵家的,这柴火可是我先看上的。”这大娘说完气愤的看着赵父赵母,大有一副你要是敢买那柴火,我能让们安生的。
赵母笑呵呵的说道:“郑家的,这是我儿子,你那柴火给的价钱可就别坑我儿子了,我儿子多走几步路进县城还卖不上三文钱。”
这边是北方,冬天天寒地冻的,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才能过冬,煤这种东西都是衙门掌控着,朝廷也说她们平头老百姓家家户户可以买上一些煤,可这煤贵着呢,谁舍得花钱去多买回来烧炉子,县城里又没个山,秋收后多少人家都得花钱买柴火,这会儿正是卖柴火的季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