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页)
中挂着奥列霍夫的大幅遗像,四周布满了巨幅的白布挽联,摆着一百多个鲜花扎成的大花圈,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国防部、解放军各总部送了花圈,哈军工各单位以及省、市党政机关和哈尔滨市各有关单位也送了花圈。
人们注意到,院党委送的挽联写道:
万事起头难开创维艰幸得擘划经营规划宏伟成绩卓著是真国际主义精神且看事业方兴互切互磋巩固团结完成任务
一夕传星殒鞠躬尽瘁缅怀典型尚在大公无私深思高举此诚布尔什维品质必须认真学习群策群力办好学院永远向前
陈赓、刘居英、刘有光三人联名的挽联写道:
是同志是兄弟是敬爱的益友良师诲人永不倦讵料噩耗风传诗歌薤露
有文章有经济有高度的原则精神遗德必长在将勉大家学习用作花环
在灵堂正中,红旗下面,奥列霍夫面容安详,静静地躺在铺满鲜花的灵床上。他好像太累了,在那里熟睡着,醒来时还要到学院各个单位检查工作。
全院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过灵床,一个跟着一个,一队接着一队,最后再看首席顾问一眼,许多人难过得热泪长流,特别是那些熟悉他的老教授们和警卫营的干部们,向《工学》报记者洒泪回忆首席顾问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老革命家的高贵品质。
1934年就与奥列霍夫相识的唐铎主任回忆起首席顾问不顾大雨和泥泞,亲自下工地,视察学员宿舍、教学大楼和实验室的建筑工程;1954年又不顾严寒,亲自为学院选择野营地点,在阿城看地形时,要爬山,汽车开不上去,他走几步就得休息一下,一直坚持到最后。第二天他病了,又带病检查两个系的十几个实验室。
周鸣【溪鸟】、曹鹤荪、孙本旺、曾石虞、慈云桂等老教授们回忆四年来首席顾问对教授会工作的具体指导,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学院许多专业的教学大纲、教科书和科研计划,都倾注着奥列霍夫的心血,临终前不久,他还叮嘱教授们注意学员的学习质量和减轻学员们的负担。
警卫营的两位排长单瑞田和周文和回忆起几年来跟随首席顾问的亲身经历:1953年冬天,奥列霍夫和李懋之等院、系首长一起去东部山区看地形,在严寒的气候下,他感冒了,当时生活条件很差,只能吃点干面包和普通的饭菜,可他总是乐观地说,现在是出来工作,又不是来享福。1955年2月去大连参观苏联驻军演习,由于全军很多首长都集中到大连,要车很困难,他就给顾问们规定,不准要车上街。他自己以身作则,没有要过一次车,也没上过一次街。每次出差北京,他都工作到半夜才休息,饿了啃点黑面包,喝点开水,他在火车上吃饭都是普通的一菜一汤,非常节俭;保卫人员吃饭,他来付钱,为了节约,他让保卫人员和他睡在一个软卧包间,半夜还起来为我们盖被子,他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儿子那么亲……
在举丧期间,锻钢和医生孙梦令、服务员赵金花三人一直陪伴着奥列霍娃,老太太向他们倾诉了家庭的不幸:“1953年我们来中国时,女儿沃良20岁,在读大学,儿子依果尔14岁,在读中学,家中突然失去父母的照管,女儿不听话,大学没毕业就结婚了,现在又离婚了,一个人带个孩子,生活困难;儿子贪玩逃学,学习成绩很差……我和奥列霍夫16岁相识相爱,38年来没分开过,我原来是幼儿园老师,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他现在突然走了,我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锻钢三人陪着老太太垂泪。
在清理奥列霍夫的办公室时,锻钢看到首席顾问的几份手稿,其中有“五系顾问克里沃祖布同志因回国休假延误了归期,给以警告处分”,“苏联顾问在学院的任务,在于帮助中国同志们独立地掌握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在一本笔记中,有奥列霍夫画的女儿素描头像,下面写了他对女儿不幸婚姻的一段叹息感伤的话,锻钢读罢,涕泪纵横,谁知道首席顾问一直把自己的痛苦深藏在心里呢?
29日晚10点,奥列霍夫的遗体入殓,刘居英率院领导最后一次鞠躬道别。
30日清晨6点起灵,全副武装的护灵兵紧随灵车,后面是望不到边的车队。
车队后面,是哈军工的全院同志。晨光曦微中,前边的队伍已经走到秋林公司,后边的队伍还没有出学院的二道门。送灵总指挥唐凯主任站在敞篷吉普车上,来来回回地巡视着这支让哈尔滨市老百姓目瞪口呆的大队伍。送葬队伍默默地行进在哈尔滨的十里长街上,那时候哈尔滨市正闹流行性感冒,许多发烧患病的学员一定要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