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页)
得凶而又基础较好的大学。如果有此情形,我们恳请你说服某些司里工作的同志,改变他们上述的看法,仍照会议上的决定,分开轻重缓急,重点照顾。
高教部的困难,我们一向看作是我们共同的困难,在去年九月,学院筹办时,经呈准政务院,先调一般课程之大学教师六十二名,至今一年,只调来孙本旺等三十九名教师,其余缺额,今春高教部人事司原允如数补齐,但我们已主动将二十三名教授缺额放弃了,而且连根据专科教育最低需要分三年调四十名教授的申请也全部放弃了……务恳高教部仍本大力支援国防建设,大力扶持军事工程学院之初衷,维持原议,不予更改,至为感祷!
此外去年军委决定选择以哈尔滨为学院之址时,亦因为哈尔滨有哈工大,该校集中很多苏联专家,又系示范工业大学,必能对我院教学建设方面大有帮助。过去我们与哈工大不断联系,在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及师资培养方面经常得到他们的帮助,希望今后仍能继续保持密切联系。
我们初办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新型的军事专门技术学院,毫无经验,而国防需要又如此迫切,任重力薄,深感惶恐!亟待各方大力支持,尤以高教部的大力支持,关系学院的成败,因此,恳切要求高教部将我院当作全国高等院校之一部分,当作直属院校一个组成部分,经常给予指导与扶持, 使犹在襁褓中之军事工程学院逐渐成长,适应任务要求。不胜感盼之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21 笔墨官司 陈院长上书中央文委(2)
颛此,奉覆,并致
敬礼
陈赓谨上
九月三日于哈尔滨 ”
从这封长信中,我们不难看出陈赓当时的情绪变化曲线,开始,一股无名火在他心头升起, 故而写出“靠得近,叫得凶”那样的带刺的话;但很快他冷静下来,口气也缓和许多,前后竟用了三个“恳”字;最后一段话,几乎是用一个做父亲的凄婉慈爱之心,为“襁褓中的儿子”的生存而大声疾呼,苦苦恳求。此时,他已心如止水,陷入悲凉和理性的沉思之中。世人怎么会想到,一位叱咤风云雷电,决胜千里疆场的大将军竟会写下如此令人荡气回肠的动情文字。
50年后再读到这封信,哈军工弟子岂能不为我们的老院长那颗慈父之心而感怀涕零吗?
没想到过了几天,从哈工大传来一条消息,真让陈赓发了脾气。
前不久,高教部工业教育司司长到哈工大检查工作,在公开场合批评哈军工“囤积教授”,哈军工组织全部教授到哈工大学习,少数教授参与哈工大教研室讲课以便进一步领会苏联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活动竟被该司长说成“军工学院的教授用不了,才给工大上课”,司长大人不负责任的讲话在哈工大到处流传,后来又传到其他高校,有的高校就用该司长的话责难哈军工,有的则以此为借口,拒不调人。
在党委常委会上,大家都为此而忿忿然。陈赓声色俱厉地说:“我们的教员十分缺乏,教授就更缺了,所以才去找毛主席。中央有明确指示嘛,这位司长大人如此胡说八道,简直是放肆!”
李懋之说:“估计这位司长是带着刘副部长的令箭下来的,陈康白校长现在的压力很大呢!”
张衍建议道:“我们是不是向军委反映一下情况?”
“我赞成!”徐立行跟着说,“现在的流言蜚语给我们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反映意见,以正视听!”
综合大家的意见后,陈赓说:“既向军委反映,也向军委文委反映,我们不能背着黑锅不讲话,这个报告由我来写,以我的名义上报,我负责,有问题我来承担!”
陈赓把给中央军委文委的信先送给张宗逊副总长,请他审阅后再分别转呈军委和文委。
在肯定哈工大校长陈康白对军工的积极支持和说明高教部司长对军工的无端指责之后,陈赓写道:“……此次请调哈工大本届毕业之二十名研究生问题之提出,一因我院派有助教参加该校教研室见学,熟悉研究生情况,知道有一批研究生要毕业;二因该校首席顾问克雷洛夫亦有此意见,这和我院顾问团的意见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如果军事工程学院没有一批通晓专业又通俄文的青年教师做骨干,单靠几个老教授和翻译员,不可能解决‘桥梁’问题,因此,当陈康白同志向我提议:军事工程学院应向中央申请调配一批哈工大本届毕业的研究生,以解决我院当前最感困难的师资和桥梁问题时,我认为是完全对的,因而向中央提出了申请并得到批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