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里埋怨,您偏心就偏心吧,别把手伸那么长行不行?弘昀上不上学关您什么事,偏要当着十四家的完颜氏说,传出来自己嫡母不贤,不让庶子读书,自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大格格将来还要不要嫁人?
埋怨归埋怨,施诗还真不敢把德妃怎么着,只能陪笑的站起,慢慢的说着,说得慢是因为要边想边说,台词没那么好编啊。
“看额娘说的,哪能不上学?弘昀去年就请了先生在家里教国语、蒙语;《三字经》、《千字文》也都是背得烂熟的。也能写几个字的,几个先生都夸他聪明的。只是他身子弱,长得跟豆芽菜似的,四贝勒的意思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原也不用出去跟人一争长短,知道读书上进,明白事理就够了。便让他在家里请先生慢慢的教,省得进了上书房,拖累叔叔兄弟们就不好了。”
第五十五章 媳妇难为
“身子弱请了大夫没有?”完颜氏难得看到德妃猛的发作这位贤惠的四嫂,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了。
完颜她这半年过得也不怎么样,户部讨债的事,最倒霉的其实就是八爷党。
老大最早出来做事,门人奴才们早就占了先机,虽说他们也欠了不少钱,可是他们都是明珠给老大留下的班底,明珠是谁,除了是官油子,更是聪明绝顶之人,也是最能赚钱的一位,他看人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老大直点,但底下的人却不傻,看到情况不对,马上调集资源清了账,保存了实力。
太子那边自然不用说了,知道刮地皮。
老三门人里也有能干的,而且他的摊子没有老八那么大,而且他自诩清流,人手下也没别人那么能花钱。
于是压力全在八爷党这边了,老八出身低,资源本来就不多,后来有了老九、老十他们的支持后好了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为了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老八都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得了一个贤王的称号。而且对于支持者是来者不拒,谁想投靠他都接着,场子太大,又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看着势大,其实战斗力最低。
当事情一发生,八爷党马上溃不成军,一下子弄得灰头土脸。这不是老八一个人的事,于是连带着老十四回家更咆哮了。什么事都能拿出来说事,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让完颜氏快要崩溃了。就算最近老十四没拿施诗出来跟她比,但她看施诗还是不顺眼,谁让她是四四的媳妇。
“蒙弟妹惦记了,请了宫里的胡太医,正开了方子调养。”施诗笑着应了完颜氏一声,转头对德妃说道,“昨儿媳妇还说要不要把润儿带进来给额娘看看。还是额娘的嬷嬷体面,润儿现在真是大不相同了,带出去没有不夸的。”
“是啊,倒是听说了,是个伶俐的,也亏你肯花工夫调|教。”德妃的脸色放缓,俩嬷嬷回来自然要说说大格格的事,当然报喜不报忧,表明自己是起到作用的,于是德妃也认为大格格现在算是好孙女了,比儿子媳妇要顺眼了,此时施诗把大格格拿出来说,多少抵消了不少德妃的怒气,但她心里还是有所不甘的。
德妃这回发作施诗虽说有怨气的成份,但真不是为了插手四四府中的立世子的事,毕竟弘昀是她的亲孙子,虽然不喜欢四四,但孙子还是亲生,她这点分得很清楚。主要这里头已经不是四四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德妃娘娘的面子问题。
德妃出身不显,不但不显,甚至于是有点低的,她是包衣,也就比良妃出身好一点,良妃出身罪籍,属于消不掉的污点,而包衣是可以抬籍的。
出身这么差,没点运气加心眼,她能到今天这一步?生了儿子,把女儿留在京城?可见德妃年轻时手腕如何了。现在年纪大了,上头也没贵妃压着,就个乐呵呵听不懂汉话的老太后当橡皮图章,德妃还求什么?
宫中的女人还能有什么追求?年轻时掐尖要强的除了争宠更重要的是啥?生儿子,求老来有靠。等到了她这岁数了,还争宠别说康熙腻味,连她自己都腻味。到了她这岁数,跟老对手们之间争的就是气了。
儿子长大了办了差,拿出来比,容易犯老爷子的忌讳。于是只能谈媳妇怎么贤惠孝顺;孙子、孙女怎么怎么的聪明可爱。
基本上德妃对这话题一直是很有爱的,四儿媳妇虽然不是她挑的,但走出来任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连康熙最近都说四福晋是真真的贤惠人;而十四媳妇不怎么样,但人家战斗力强,孩子多,特别是长子弘春是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养的,很得圣心,德妃夸起来就没完。
本来一直好好的,四四讨债不是得罪了三阿哥吗,于是三阿哥的亲妈荣妃不乐意了,正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