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1/4 页)
瘢�惴畔鲁盗保�顺翟度ァ�
李玉娘还在奇怪,萧青戎却已经笑了起来,“我素闻宋人在东瀛势大,就是见到倭皇也未必会行跪拜之礼。今日一见倒真有那么些意思。难道越是倨傲无礼的便越受人尊敬?!”说到最后,看着李玉娘却有丝调笑之意。
李玉娘瞥了萧青戎一眼,待要转身离开,却被他伸手拖住手腕,竟不顾身边还有别人,附耳低问:“我是谁人之夫?”
被他一问,李玉娘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说了什么。饶是她脸皮厚也要颊上飞红。
低咳一声,她只作没有听到,还故意把脸扭到一边去。只是目光转处,却突然一声轻咦。
“那人我曾见过。”
萧青戎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却发觉那竟是一个穿着灰色僧衣的中年和尚,正从一间店铺中走出。身后相送的男人合什礼拜,那和尚只是笑着一礼,神情间颇为从容,倒有几分得道高僧的风范。
皱起眉,他还在奇怪李玉娘是从哪里认识了这和尚时,李玉娘已经扬起眉,小跑过去施礼笑道:“许久未见,大师一向安好?”
那和尚闻声转目,面上却是一脸茫然。显然也是想不起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李玉娘的。
李玉娘见状,便笑着提醒道:“大师莫不是忘了‘径山寺’?”看那和尚扬起眉,做出(炫)恍(书)然(网)大悟的表情,她暗暗在心里吁了一声。
其实,冒冒失失地跑过来打招呼,着实是赌上一把,她其实何曾认得这和尚,充其量不过是在余杭有一眼之缘罢了。只是在东瀛,他们没有什么人脉,虽有刘银库介绍的商人朋友,到底还是势弱。虽然不知道这和尚是什么人,可看刚才的情形,却是个颇受欢迎的人。说不定就可以为他们打开另一扇门。
那和尚看着李玉娘,虽然仍是想不起什么,可既然这女子提及他之前在大宋修行的寺庙,想来应是常去那里参佛修禅的施主。想到这儿,他便笑着合什道:“贫僧无相这厢有礼了。”
“啊,无相大师……”李玉娘笑得灿烂,试探着道:“不知大师何时回的东瀛,若是早知道,我便早日把那好茶送到寺中去了。”
无相闻言,双眼一亮。虽然出家人无欲无求,可对于很多高僧来说,一两好茶胜似俗人黄金百两。所以虽仍记不起李玉娘究竟是哪一位,无相仍露出笑容。“未知施主所言何茶?”
李玉娘为之语塞,只是一顿,嘴巴已经不受控制地道:“此茶名龙井……”真是该打了,这时候又哪来的龙井呢?她讪笑着,脸上的表情却格外的真。“此时还未解行囊,不如大师留下住址,改日我亲自拜访。”
那无相略一犹豫,终是放不下那好茶,便留下地址,又道:“明日小僧寺中便有茶会,与会者多是好茶之人,施主若是有意,不妨一会。”
李玉娘闻言大喜,立刻应下邀约。虽然无相并没有说与会者都是些什么人。可是打死她她都不相信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有那个闲情逸致举动什么茶会。
果然,李玉娘猜的不错。第二日应邀到会后,所见果然都是些东瀛贵族。
就象那紫姬一样,这些东瀛贵族,虽是男身,却也是脸涂白粉,又剃光了眉毛,代以浓墨画了黑眉。看起来很象日本浮世绘里的人物。看着这些戴着尖顶帽的东瀛男子,李玉娘严重怀疑潘安貌美的传说。如果晋魏男子都是这样装束,她实在是看不出美来。
举行茶会之处是在寺中的茶亭。平心而论,东瀛对于中华的文化吸收借鉴得远比高丽更为彻底也更为精妙。单只从这优雅的园林建筑便能体会一二。
茶亭临水,虽已经入冬,因着亭中燃着的炭炉,并不让人觉得寒冷。红炉小火,茶汤腻白,跪坐煮茶的无相煮茶的姿态与小英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因着人物不同,更显出尘之意。在李玉娘看来,手法更不见多精妙,可跪坐于旁以庄重之态看着无相煮茶的众贵族却都露出赞叹的神情。
这些东瀛贵族,显然也是所谓的“雅人”,甚至坐在上首的一名中年男子手中还捧着一卷书。书名自然也是汉字,李玉娘侧目看去,却是认得那是“源氏物语”四字。萧青戎也是看到的,却未曾多加关注,李玉娘却是皱着眉若有所思。这书名,好熟悉。好象是在哪里见过……
突地扬起眉来,她倒真是想起这本书来着。这本源氏物语》,据说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由一个日本宫廷女官所著,描述当时宫廷男女的爱情生活,素有日本红楼梦的雅称。李玉娘偶尔在电视节目上听过介绍。虽然记不太全,可想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