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部分(第1/4 页)
“但其实,还有一段历史也可以被拿出来。”
顺着她们三人的思路,江夏思索着。
“哪一段?”巩杉问道。
江夏说道:“大明,明朝朱祁镇被俘那段。”
“那段也太不好了吧?不如这段来的提气。你选择那段,还不如选择岳飞抗金和戚继光抗倭呢。”巩杉说道。
尤芳菲道:“岳飞抗金没办法选择,那不是抗击外敌,属于阻碍历史进程,还是戚继光抗倭靠谱点。”
“我觉得江夏的选择没错,但最好别一开始就选择西征高昌,不如就把李世民灭突厥先放上来,一点点揭开大唐盛世的样子?”程馨建议道。
江夏说道:“我觉得,从大唐不同时期取材来展现一段长期历史,更好一点,我的计划是这么一段历史后,是武则天君临天下,然后就是唐明皇的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段历史,足以展现盛唐风味。”
“盛唐风味?你怎么理解盛唐风味?”巩杉问道,“就是战争?”
江夏摇摇头:“那可不是,盛唐?那是李世民大唐无敌天下的军队,是武则天千古女帝的独特,是李隆基长生殿的缠绵悱恻。”
“没让你写作文,你这么理解倒是也可以。不过,上头让你写传统文化,你这没有吧?”巩杉道。
江夏卡壳,他仔细想了一下自己的计划,貌似还真没什么传统文化方面的体现。
“我觉得我们可以改个方向,写文化主角,不写帝王主角。”尤芳菲说道,“把盛唐的风味,融入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中,沉入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中,这样才可以体现盛唐的风味。”
“唐,最重要的不是诗词么?我同意芳菲的意见。”程馨说道。
“我也赞同。”巩杉也道。
江夏道:“我反对,我写不出来。”
第一一八四章 五年之内完成
第一一八四章五年之内完成
江夏说自己写不来是实话。
历史大事件来写战争,他还能写的来,帝王风骨其实要比文人风骨更好体现,浩瀚青史留名的文人们,那璀璨的风华,相当不容易展现。
每个文人的才思风采,不光是写起来难,演员演起来都难。
“找人写?”巩杉问。
这么多年的了解,江夏说他写不来,那应该是真写不来,所以巩杉也就没问为什么写不来,只是开始想替代的办法。
尤芳菲说道:“别人来写,你觉得这个人会去拍?”
“这倒也是。”巩杉有点头疼了。
程馨说道:“我觉得你可以试试,慢点无所谓,就查资料慢慢写剧本,然后一点一点的完善,就选择一两个人来体现那个时代。大唐盛世,管中窥豹即可。”
“我觉得可以把时代动一动,不写李世民时期,写李治时期。”尤芳菲建议说道。
江夏摇头道:“李治的存在感太弱了,虽然他那一朝的大唐是最盛世的唐朝,但跟天可汗李世民比起来,跟千古女帝武武则天比起来,存在感太弱。”
“我也不同意写李治时期,李治时期能拿出手的历史事件太少,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太少,远不如唐太宗。如果不写文人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那就不如写帝王,继续延续这个剧本的风格。”巩杉说道。
程馨道:“先把这个剧本写完,然后再看情况,反正也没给规定时间,对吧?”
“对,没说具体时间,但估计是让我在分级改革完成前,把电影拍出来。”江夏说道,“当然,咱们不拍,他也没辙。”
“这话不能说,咱们本来就想这么做不是?”尤芳菲说道,“我觉得江夏说的对,电影的影响力是比电视剧要大,看看这么多年,咱们也输出了不少电视剧,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没达到预期那么高,归根结底,还得看电影。”
巩杉道:“那就只能慢慢写慢慢拍了,但其实我感觉一代宗师的思想就挺好,有灯就有人,讲述的是传承。”
“也是巧了。”江夏点头。
四个人又商量了一阵怎么做后,就各回各自住处,明天还得继续开会呢。
三个女人离开后,江夏看着电脑上的剧本,陷入了沉思。
他写的剧本提纲有,大致也写了一半,但要说展现的传统文化方面,还真没多少。
儒家基本的“天地君亲师”没有展现太多,主要也是大唐身为中国古代最开放的朝代,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影响极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