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爱的真实、执著,以及它不可抗拒的力量。
而且,正因为爱的个人意义的急剧消解,我们才更需要煽情和蛊惑。在一本汽车杂志的封面上,你会看到令人心驰神迷的性感女郎与轮胎相依相偎,你理不出女人与轮胎的关系,商品操纵下的时尚,不与你讲感情,甚至不与你讲逻辑,它只要煽情和蛊惑。这是我们在拼命地挽救自己对世界行将麻木的感受性。
事情就这么可笑:现代社会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和爱,反而使大多数商品显得温情脉脉。
对此,你只能说好。
我恨你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互相仇恨,比彼此互敬互爱,更有助于人性的发展和深化,更能推进这个需要强大驱动力的世界。
问题是,爱情是没有的,只有恋爱之人;恨也是没有的,只有薄情之人。当一个人,被恋人或配偶无情抛弃,我们很容易认为他(她)不成爱便成仇,事实上他(她)可能只有一点儿哀怨或气恼,而且这大概还是若干年前的事了,现在则基本上是冷漠或不屑。
我们爱不起来,是一种悲哀,我们也恨不起来了,同样是一种悲哀。我们早已丧失真正深刻的心理价值,无论它是忠贞的典范,还是高尚的堕落!
强迫自己变得平庸,也是一种时代潮流。
平庸中也隐隐有点儿不甘心。当你的情人或配偶说恨你时,你肯定会觉得比听他(她)说爱你更值得你重视,因为这至少还意味着,他(她)的心里有你这个人,你得到了别人的重视,证明了自己的存在,甚至是——如果我这样说不太过分的话——获得了某种价值。
一个被采访的影视界大腕就曾坦率地对我说:他有过许多情人,几乎每个季节换一位,大部分女人他已忘记,只有少数几个记恨他的女人,他还不时想起她们。我不知道这是他人格的消沉,还是纯粹的骄傲。
但愿我们能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想想自己是否已处于游戏的规则里,“越位”的位置?
现在,关于如何做爱、提高做爱质量的出版物真是汗牛充栋,对性高潮的追求已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不少男人女人都把彼此是否能达到性高潮,作为一种自足的性信仰来对待,恨不能变成一台得心应手的性机器,想什么时候开动就什么时候开动,想什么时候关闭就什么时候关闭。
然而,这种做爱态度,与个人体验到的性激情和性乐趣的多少,恰恰成反比。对外在技术的过分强调,实际上是内在精神阳痿的表现。
“做爱”这个词实在是准确得不得了,就像“做戏”一样,既然是“做”,你千万当不得真。做爱者连同他们的技术,有一种计算机化的趋势——注重程序和反应时间:男人如果不能符合时间表的要求,就会觉得丧失了男性的资格;女人则因为男人超过一定的时间还迟迟没有行动的表示,而感到自己丧失了女性的魁力。有一对夫妻竟编排出这样的纪录卡:这星期做过几次爱?前奏性爱抚时间是否充足?
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不使人怀疑,在最为自然的两性关系里,究竟还有多少自发性可言?还有多少盎然的天趣?
一个想当然的误区是,人们总是把做爱同一种与人共享隐私的性质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嫖客和妓女,他们谁也不会对别人厚着脸皮说他们是在做爱,好像只有夫妻和情人之间的性活动才配使用这个有感情的词儿。另外,也没有人把这个词儿用在动物的性行为上。
但你不得不承认,做爱,因为无爱可言,只剩下那个玩点花样的“做”,同泄欲完全是一回事儿。
做爱实际上包含两种不同的关系模式:一种是性的寻求刺激和缓解:一种是爱的寻求沟通和培植。在一个高度刺激的时代,人们根本不再需要那些已经构不成刺激的东西,所以大家只追求前者,性开放也就变成了性消费。
现代社会,外在的物质世界,早已不能满足人无限膨胀的欲望,终于,连自己也开始消费自己了。表面上算是夫妻或情人,心里却并不动真格的,不过是一种消费的外衣,一种有包装的形式罢了。
性爱只留下性,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种被制作、被操作、被表演的东西。
曾几何时,性爱被卫道士们五花大绑,人们为性爱而讴歌、而奋斗,性爱的自由是人们最伟大的理想之一。可当人们得到了性爱的自由,所有的梦想和憧憬,却又像绳子捆不住雪峰似的崩溃了。做爱,也就名正言顺地取代了性爱,成为薄冰下的陷阱,沦陷的先生们小姐们,还以为自己很“先锋”呢。
这个陷阱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