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往大殿赶,一边问。
“你还不知道吗?听兵部说,边境战事告急,要求支援。”
“你说这早不来,晚不来,怎么偏偏此时来。三天后可是睿王大婚啊。”
“是啊,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嘘——小心点儿,当心隔墙有耳,万一传到太子耳中,你我都会吃不了兜着走。”
“唉,赶紧走吧,难怪皇上这么着急。”
大殿之上,轩元帝正襟危坐,一脸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严肃表情。
“诸位爱卿,深夜召集大家至此,有要事相商。”轩元帝扫视了一眼大殿中提心吊胆的大臣们,以及他的几个儿子。
“边境战事告急,八百里加急报已经递到兵部,请求支援。”轩元帝面不更色地说。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启禀皇上,边境乃我西国御敌之墙,必须要固若金汤。只有边界安定,整个国家才能安稳。”宰相上前一步,弯腰道,“所以微臣以为,应当派兵支援。”
“朕也有此意。”轩元帝摸摸胡须,意味深长地看了众人一眼,“只是不知,派谁去边境平战好?诸位有何见解?”
梁啸天听此,上前一步,抱拳鞠躬:“回陛下,微臣愿带兵前往,平定战事。”
轩元帝点点头,看看他,却不言语。又将眼光移向众人。
莫安阮理理衣衫,轻轻上前道:“启奏陛下,梁将军英勇过人,文武双全,自是不二人选。只是微臣以为,睿王长年在外,对边境环境情况,更加熟悉了解。若是由他一起带兵出征,胜算定当更高。”
尉迟恪不动声色地看着莫安阮。
轩元帝一听,道:“丞相说得不无道理,只是,这睿王十年在外,才刚刚回京。”
“启奏陛下,微臣也以为,莫丞相此意甚好。睿王毕竟经验丰富,熟悉情况。与梁将军同去,定会胜算大增。”一大臣上前。
“李大人此言差矣。”又一大臣出列,“睿王刚刚返京,理应多多留下来,熟悉京城环境。边境虽然告急,但也非睿王出征不可。李大人此言,莫不是说除了睿王,我朝中无人了!”两人针锋相对。
“张大人,我并无此意,请不要妄自揣度!只是让睿王同军出行,又没有他意。张大人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尉迟恪在一旁不言语。
“好了,好了,不要争了。朕是来听你们的意见的,不是来看你们吵架的。”轩元帝一言,众人又安静下来。
这朝中党派之争,轩元帝随嘴上不说什么,心底又怎会不清楚?
尉迟恪一笑,出列打住轩元帝的话:“回父皇,莫丞相说得很有道理,儿臣在边境生活数年,很清楚如何对敌之策,儿臣愿意领兵抗敌。”
莫安阮在一旁看了看尉迟恪,又转头看着轩元帝。
轩元帝捋捋胡须,略做思索。整个大殿便安静下来,没人敢说话。大臣对视,不开口,却都是心知肚明。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封睿王为定远大将军,领兵十万,出征平定边境战乱。”轩元帝赞赏的目光打量着尉迟恪,传令拟旨。
安阮暗自愤愤地跺了跺脚。他本打算借此机会,将尉迟恪支开,让他离开京城。而由梁啸天带兵,尉迟恪做副将,又能制约他。当然,心中的如意算盘打着,只要是战争,哪能不死人?可惜轩元帝并不吃这一招,只让尉迟恪一人带兵出征。安阮没有想到,这反倒给尉迟恪一个带兵立功的机会,暗自气不过。
商议完事,大臣纷纷回府,大殿又陷入宁静。
“恪儿,你留一下。”轩元帝招手道。
尉迟恪便等在一旁,听候轩元帝的命令。
“不知父皇还有何吩咐?”待众人离开,尉迟恪上前行礼问道。
轩元帝走下殿去,扶起尉迟恪:“恪儿,我们父子十年才见,如今又要分开,你可愿倍父皇吃用膳。”
“多谢父皇关爱,儿臣当然愿意。”
“去给你母妃道个别,晚上我会派人去叫你过来用膳。”轩元帝拍拍尉迟恪的背。
“是。”一提起慕妃,尉迟恪心中便是一阵伤痛和思念。
“恪儿,你这一去,又不知何时能回。”慕妃一听尉迟恪要带兵出征,又是离别,不禁悲从中来。
“母妃不用担心,儿臣自会安排。兵部已经调兵,不久儿臣就要离开京城了。”尉迟恪看着慕妃日渐苍老的容颜,心中也是忧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