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行探讨。
在“普世”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要有自信(1)
〃中国热〃早在欧洲出现过,早期的启蒙思想家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他们发现,中国没有宗教,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但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丝毫不比基督教世界差,而且维护了长期完整的社会治理。他们因此认定,中国的道德文化具有世俗社会的普世意义。
〃普世价值〃一词中〃普世〃的概念来自基督教。早在公元5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主教)就有了〃普世牧首〃的荣誉称号。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普世〃,使用的是oecumenical,它既有〃全世界范围〃这个意思,也有〃全基督教〃的含义。现代意义的〃普世价值〃起源于启蒙运动,由于启蒙运动反宗教的特征,虽然也接受了普世的概念,但是,这个世俗化的〃普世〃一般使用universal这个词,以显示与基督教的区别。按照我的理解,〃普世〃既包括空间,地球上每一个有人的角落都不例外,也包括时间,从古至今,乃至未来,无一不在〃普世〃之内。
基督教最早用这个词,比较容易理解。从一神教的教义出发,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准则,自然也逃不脱上帝的安排。但是,上帝只造了两个人,好像没安排〃自由、*〃之类的内容,此为后话。由于上帝的存在,世界上的人类就存在一个遵循上帝旨意的〃普世价值〃,这一点,从一神教来说,比较正常。而且,由于上帝几天就创造了世界,因此,世界是有精确起点的。由于最后还有末日审判,因此,世界也是有终点的。一个突然开始的起点,和一个美好的终点,是一神教教义的必然和特征。在一神教盛行的欧洲,这种突然开始、从零出发的观念,在世俗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比方说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普世价值〃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现代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由意大利到德国,到法国,最后到英国时牛顿发现了自然科学的三大基本定律。这在当时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看法:自然界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千古不变,在任何地点都不变,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变。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有意思的是,牛顿本人并不反对宗教,他认为这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正是上帝存在的证明。他只是用自己的理论来说明,教会对上帝、耶稣的解释是错的。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鼓舞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他们希望参照牛顿的方式,建立一种人类社会千古不变的基本规律。正好基督教原先也有这种雄心,启蒙思想家要做的就是,抛弃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建立世俗社会的〃普世价值观〃。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
启蒙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现实社会已经存在的各种价值观来比较、鉴别、确定,这类启蒙思想家很快发现了中国。他们发现,中国没有宗教,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但是,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丝毫不比基督教世界差。而且,中国在这些道德原则下,维护了长期完整的社会治理。他们因此认为,中国的道德文化具有世俗社会的普世意义。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比欧洲安定,经济比欧洲发达,人们的幸福感比欧洲人强,道德规范超越战争,文明昌盛,物质繁荣。对于某些启蒙思想家来说,那时候的中国就是〃普世价值〃的体现。于是我们就能理解,为何第一次〃中国热〃会在欧洲出现,为何启蒙思想家纷纷阅读中国文化典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要素,成为启蒙思想中〃人文主义〃的来源。这类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典型代表。。 最好的txt下载网
在“普世”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要有自信(2)
第二,不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而从〃人〃的概念出发。确定了〃人〃的概念,就能通过逻辑推理,确定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这种方式类似欧几里得几何学,首先确定〃公理〃等一些不证自明的原则。欧洲传统文化提供了这种可能。虽然启蒙思想家大多都反对宗教,但是,在基督教这种一神教的思想体系下,在上帝这一至高无上的唯一神的面前,个人之间有不可改变的共性,只要把这种共性中的宗教意义去掉,变成终极意义上的自然人,就能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这类启蒙思想家以卢梭为代表。
然而,试图建立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从一开始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人总是要死的,那么,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由谁来定?既然称为〃普世〃,那么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