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页)
早已知晓燕王的秉『性』,此刻见燕王脸『色』大变,心中暗叫不妙,却不知接下来朱棣要干什么。
朱棣盯着袁珙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了目光,脸上的那股杀气,也在瞬间消失不见,眉宇间恢复了往日那种仁和之气渐渐显『露』了出来,整个人在瞬间想变了一个人一般。道衍、朱能就连刚刚还紧张万分的袁珙这会儿也松了口气,神情颇为轻松,他嘘了口气,抬起衣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刚才的那一刻,仿佛置身在一个冰冷的冰窟一般,“这燕王果然是非常之人!“袁珙吐了口气心中暗自赞赏道。
朱棣微微一笑,目光变得柔和,轻声道:“刚才吓着大师了,还望大师见谅!“
袁珙『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尴尬的笑了笑,道:“殿下说笑了,小人初识龙威,被吓着也是理所当然,殿下不必挂怀!“
朱棣“嗯!”了声,目光一紧,再次落在了袁珙的脸上,只看得袁珙刚刚松弛的心,瞬间又紧张了起来,他直觉一个心快要从胸腔里蹦出来,就在这会儿耳旁才听朱棣说道:“大师大才,刚才本王乃亲眼所见,但如今天下局势一片混『乱』,刚才大师所言,本王牢记于心,他日若本王正如大师所言,今日面相之恩,本王自当重谢!”
“多谢王爷厚爱,小人……?”袁珙松了口气躬身道。
朱棣挥了挥手,打断的他的话语,声音忽然冷冷道:“今日本王放你回乡韬光晦迹,刚才之事再不可对人说起,若是他日本王真如大师所相之言,定当厚谢!”说着挥了挥手。
袁珙如临大赦一般,忙跪地叩谢。正欲转身离去,忽然间身后有一个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袁大师请留步!“
道衍、袁珙身子一怔,听得声音来自朱棣之口,袁珙心中暗暗叫苦,心道:“今日我命休矣!“但眼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虽不情愿,但还是转过身来,躬身道:”殿下还有何吩咐?“
备注:
《通鉴》上说了一段明朝初的往事:“自帝为太孙,中外属望,独燕王棣心不平,常怀窥觊。及帝即位,削藩议起,僧道衍劝棣为逆。棣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安问民心?’乃进相士袁珙及卜者金忠。自是棣阴事一切与道衍谋,久之,事益『露』。”
珙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已见藩邸诸将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棣由此益自喜,逆谋遂决”。
第10卷 419章:卧龙凤雏
道衍和袁珙关系非同一般,见朱棣面『露』杀气,心中关切,走上前低声道:“殿下,你这是!“
袁珙感激的望了一眼道衍。道衍看在眼里点了点头,二人心意相通早已超过了一般朋友的关系。
朱棣双眉深锁,沉思了一会儿,略一沉『吟』道:“袁大师不必紧张,本王答应放你回乡自是不会反悔!“
道、袁二人松了口气,袁珙上前道:“不知王爷……?“
朱棣点了点头道:“大师大才不在军师之下,本王又岂能不知,本王本想将大师留在身边为我所用!“袁珙心中一喜,心道:”总算你识货,我袁珙生平所学绝不在道衍之下,若是你能用我,我定能包你早日登得大宝!“正想谦虚一番,不料朱棣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意,挥了挥手,朗声道:”大师可知三国时期的卧龙凤雏!“
袁珙没想到朱棣叫住他就是问了这么一句,楞了一下目光斜倚落在了道衍的脸上,见道衍也是一脸的『迷』茫,显然也不知晓,怔了一下,道:“卧龙凤雏天下大才,小人自是听说!“说完深深的望着朱棣,心中陡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同时在内心深处又忍不住渴望朱棣继续说下去。
朱棣大有深意的望了一眼袁珙,缓缓说道:“当年司马徽语于刘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后来两个天下闻名的奇才被刘备所得,却也只能三足鼎立。诸葛亮鞠躬尽瘁,庞统命丧西川,大汉江山风华不再。刘备光复汉室的愿望,随着自己白帝托孤而土崩瓦解“说道这儿他停顿了一会儿,似乎在犹豫的说辞,好一会儿才续道:”袁大师与军事大才和当年的卧龙、凤雏不相上下,当年司马徽语于刘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本王已得军师相助,又岂敢累积大师惨遭诸葛、庞统的后尘呢?“
………………………………………………朱棣这几句话由衷而发,说的异常诚恳。
袁珙顿时泪流满面:“王爷如此看重小人,小人还有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