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页)
道衍笑道:“小兄弟过谦了,这段史事,想不到小兄弟记得这般清楚,倒是让老衲有些惊讶!”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弟也只不过略知一二而已,比起大师的胸中所学,小弟还差十万八千里呢?“萧琴由衷的说了句。
道衍倒也不否认,目光忽然变得有些凌厉,在夜『色』下,让人感觉阵阵的惧意,萧琴怔了一下,尚未来得及说点什么,却听道衍呵呵一笑,脸上恢复了原有的慈祥,道:“小兄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萧琴一愣,心道:“难不成,这魏晋风流第一人的称号,还另有隐情不成,可历史说上为何只字未提呢?“萧琴睁大的双眼,顿了顿,道:”小弟愚昧,实在不知,还望大师指点『迷』津!“
道衍点了点头,道:“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只是当年谢安除了建立丰功伟绩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份才学!“
“哦,这个倒是小弟倒是头一次听说,以前听人说起谢安之时,小弟只听闻谢太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有就是什么力挽狂澜 拯救危局。倒是没听说过还有什么特殊才能啊?”萧琴满脸狐疑的问。
道衍呵呵一笑,道:“这也难怪,世人往往会忽略一些东西,就好比岳王爷文采很好,世人只记住了他的精忠报国,辛大人武功很好,世人却偏偏记住了他的文采。世人总是健忘!”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上神『色』居然有些萧瑟。
萧琴没兴趣听他这番理论,心中倒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谢安的另外的才能。但道衍似乎并不着急,目光有些深邃的望着天空,萧琴最见不得古人这样,动不动就背着手,抬着头望着月亮,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当年诗仙李白的影响。
就在萧琴等的不耐烦的时候,道衍才微微转过身来,微微一笑,道:“小兄弟可知晓除了拥有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以外,还是东晋朝的一等书法名家!”
“哦,这个倒是真没听说,东晋书法名家不是王羲之,王献之么?何时轮到了谢太傅呢?”萧琴面上『露』出疑『惑』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在万字的基础上,加更章节,还望各位书友不要错过!
第七卷:纵横江湖(二) 271章:剑意
“这个就是世人的无知了,想当年唐张怀瓘《书断》卷中称谢安“学草、正于右军。右军云:卿是解书者,然知解书者尤难。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瞩。”列其隶、行、草书为妙品。”
萧琴虽不会咬文嚼字,凭着中学的理解能力,勉强能听懂这句话的意思,想了想,道:“大师,如这般说,小弟就有些不明白啦。中国书法,若论行书,公认是王羲之《兰亭序》第一,但听大师的意思,却是《兰亭序》不如谢安的“尺牍”、信札”有名了。”
道衍 笑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论起登峰造极,自然当数右军的《兰亭序》了。只不过后世学者只凭一己好恶,儿忽视了谢安的书法而已,殊不知谢安虽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也是书法好手,昨日观小兄弟习练的剑法颇有些笔法,故而这才留意了起来。“
“难怪,他们二人非要留下住一晚,感情的为了跟我说这番话。”
这时却听得道衍又道:“小兄弟这路剑法虽是小兄弟有谢安小诗所悟,但以老衲看来,这剑法端是厉害,天下学武之人多如过江之鲫,挥毫写书人,汗牛充栋。旁人武功再强,若是没能熟读四书五经,实乃猜出这路剑法的笔法何在,况且天下书法何其多,若没有一番苦学的人,又怎能抵挡这般武种有文,文中有武的武功呢?“ 这番话说来, 萧琴顿时呆了呆,他初始学这谢氏剑法尚且不明深意,练到后来,越觉得这剑法深不可测,殊不知居然如此厉害,难怪千百年来,天下武学之人都争夺不休。”
道衍顿了顿,又道:“我想,谢安当年的意图,只不过是想让后人能他从书法之中领悟的剑意,并非按照留下的哪一首小诗生搬硬套,而是天下书法诗词心意而发,无拘无束方是这路剑法的精髓!”
萧琴呆了呆,这番话当真说得他的心坎上去了,自学这谢氏剑法一来,他虽进步神速,但无奈这剑意境界实在太高,他无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