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4天后,由43军128师383团一营及配属的92步兵炮连共1OOO多名指战员组成的第二个渡海先遣营,在383团团长徐芳春的带领下,分乘21艘木帆船,于当日(10日)13时从湛江市东南方向拔锚起航,扬帆直取琼东北地区的赤水港。
这一次侧翼偷渡,虽然未遇敌海空军的海上袭击,但是却碰上了恶劣天气,当夜海面上风雨大作,狂风卷着巨浪肆虐,使先遣营船队的指战员们同样面临生死考验。
在有的帆篷被狂风撕破、有的桅杆被折断。
有的船舱给巨击穿的情况下,经过2O小时的艰难航行,将士们终于在第二天(11日)
9时左右在琼东北地区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30公里的地段上分散登陆。
43军128师383团1营组成的这支1000余人的偷渡部队登岛后。由于通信联络不便,只好就地分散隐蔽。好在负责接应任务的琼崖纵队独立团与当地群众一起,通过种种努力,设法将部队一批批带到了预定集合地点,并以勇猛动作,一鼓作气突破敌守军一个团的封锁,于12日晨到达文昌地区。
解放军两批偷渡部队的登岛,令吹嘘防御体系“固若金汤”的薛岳气急败坏,他忙调集了6个团的兵力进攻文昌,企图趁我43军渡海先遣营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围歼之。
先遣营不久果然在潭门一带遭到敌暂编13师1个多团兵力的钳形包围,形势的确对我不利。
战斗打响后,该营2连连长李树廷发现敌37团的团指挥所就在附近山头时,立即派出1个排向某发动正面佯攻,而自己则带领1个班从侧面冲进敌团指挥所,当场击毙该团团长。敌兵失去作战指挥,首尾难顾,在我军战士们的奋勇拼杀中,争相逃命。
就这样,该营在琼纵独立团和当地群众的紧密配合支援下,不仅全歼了敌暂编13师37团的1个营,而且还击溃了这个师39团的进攻。
战斗结束后,这支第二批渡海先遣营部队,很快转往琼东根据地进行休整,海南解放后,43军授予该营“渡海先锋营”和该营2连“渡海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4)惊心动魄的三天大血战。
我军两个渡海先遣营偷渡登岛后,虽然为此次海南战役提供了宝贵的海上作战、登陆抢滩以及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等方面的组织经验,但要接应整个兵团的大规模强渡海峡登岛,仍然显得兵力过于单薄。为此,兵团指挥机构决定,由40军和43军再各派1个加强团,向琼北地区实施正面偷渡攻击。
1950年3月26日傍晚(19时),由40军118师352团主力和353团2营及炮兵大队组成的第1个先遣偷渡团的3000名指战员,在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和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的率领下,分乘81艘木帆航,仍从雷州半岛西南端的灯楼角起航,向着琼西北的临高角一路顺风而去。
但不巧的是,出航仅1个多小时,由于风力骤降,航速减慢,各船只好落下帆篷,由战士们划桨行船。到了下半夜,海面上气温下降,大雾弥漫,数米外便不见人物,而且此刻潮水流向也发生了变化,致使加强团船队无法继续保持队形,各级指挥员只得依靠手中的指北针判定方位指挥前进。
为了坚决完成正面偷渡登陆作战任务,加强团指挥所命令各营领导,即使在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也要以船为单位,只许前进不许后退,那怕只剩下一条船也要抢滩登陆,表示了誓死完成任务的坚强决心。
在一夜大雾的掩护下,到第二天上午5时至8时,该加强团各船先后在偏离预定地点较远的临高角以东20公里宽的滩头地段分散登陆。
船向的偏离,将加强团的指战员们送到了琼岛守敌正面防御能力很强的区域,使他们经受了比前两批偷渡部队更加严峻的战火洗礼。
由于远离预定登陆点,岛上的琼崖纵队一时难以接应,加之所处地形利敌不利我,稍加犹豫或行动迟缓,便有被敌聚歼于滩头的危险。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饱经解放战争一系列重大战役锻炼的我军广大指战员,人人心目中抱着“枪声就是命令”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耳听目寻,自动朝着枪炮最为激烈的地段靠拢,使登岛部队保待了战斗力。
在战斗中,出现了多起英雄个人和模范战斗群体。其中载入史书文献的即有曾荣获“四平战斗模范排”称号的40军118师352团3营8连2排。他们在营长冷利华的率领下,在琼岛林诗港附近登陆后,立即毫不迟疑地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