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页)
球给包裹了进去,这项技术就是“戴森球”。
戴森球是著名的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所提出的一种理论,释意为一种包裹住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利用恒星当动力源的天然核融合反应堆。
这项技术对以前的地球文明来说是没有实力进行建造的,因为科技等级不够,还有就是材料技术不过关,所以就算有了理论雏形也没有实施的可能,只能当做理论被不断应用于教材中。直到现在,地球文明拥有了三级文明中期的科技,才将这项理论真正的提上了建造日程。
经过数年的讨论以后,联邦科学院和议会终于确认了星系战舰的雏形——恒星战舰,也就是抛弃所有行星,只将恒星融入到星系战舰里面,打造一艘强力的恒星战舰。
如果这艘战舰真的被制造出来的话,那么地球联邦就完全不需要携带太多的资源行星或者资源卫星,只需要带几颗资源恒星就可以了。不仅是维持星系战舰的运转,只需要两颗恒星就足以支撑地球文明直到突破四级文明。
不过在这之前,要想建造恒星战舰,地球文明得先储备大量的资源才行,单凭现在这处恒星系内的资源是根本不够的。
最起码,材料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孟轲又想到了科伦徳文明。(未完待续。。)
第248章 建造戴森球
科伦德文明所设立的宇宙文明种族交易市场本身就拥有庞大的资源,再加上那些资源星球,可以说只要你肯花费积分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建造恒星战舰需要大量的材料,而打造这些材料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则需要从一些特殊的资源行星里进行开采,双星系内的几颗行星只有四颗符合条件,但这远远不够。
虽然在仙女座其它恒星系中有不少这种行星,但是一来开采麻烦,二来距离太远,一来二去的太过费时,输送资源的速度铁定跟不上建设的速度,所以要想用最快的速度建成恒星战舰,就得靠购买资源行星才行。
在让贾维斯拿出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行星的资料之后,孟轲就让终结者们开着星球要塞又去了一趟科伦徳文明所建立的交易市场。
等到他们回来时,身后已经跟着数艘长达数百万公里的庞大运输舰,它们拖着二十多颗资源行星来到了这里。这些资源行星总共花费了六亿积分,好在有贾维斯,要不然地球文明还真拿不出这么多的积分。
那几艘运输舰在将所有的资源行星都丢在了恒星系内以后就离开了,而地球文明也开始大批量的建造采矿船和采矿机器人,每一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采矿飞船从生产工厂中飞出,对着那些资源行星飞去。
这一次的任务就是将那二十多颗资源行星内的所有资源全部开采一空,再由联邦科学院下辖的材料工厂负责合成建造戴森球的材料。这种材料需要极高的耐热性,与承托人造太阳的复合材料很像,不过要比那个更加坚固,在耐热、耐腐蚀等多种性能上更加卓越。
只是这个过程注定不会太过短暂,不止是开采资源和制造复合材料,建造戴森球和星系战舰的框架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即便是以地球文明现在的科技水平,面对这项庞大的工程也颇为吃力。就跟以前地球文明还是一级中期文明的时候就开始建造载人航天器一样,不是一般的困难。
但是恒星战舰一旦建成,就标志着地球文明成功突破三级文明后期,距离四级文明更近了一步。
最重要的是,恒星战舰也代表了一个文明强大科技的体现,不止是民众的呼声很高,联邦科学院的那些科学家们也跟打了鸡血一样,要不是实在需要休息,他们甚至能一连几天不睡觉,就为了将恒星战舰研究透彻。找出不足然后将其弥补!
在这种热情之下,各种工人和科学家所发挥出来的能力也是极为高效的。
然而与地球联邦内的忙碌不同,元首办公室内的孟轲在下达完建造命令以后,就出奇的沉寂下来。
他每天做的事情除了跟吕月腻歪,就是独自坐在椅子上发呆,要是有人站在他的面前注视着他的双眼,定然能够看到在那里面有无数画面不断闪烁着,他仿佛在推演着什么。
每次发呆完毕,孟轲总要叹息一声。脸上满是担忧。
。。。
三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二十颗资源行星基本已经被开采光了,大批的采矿飞船开始被裁减、报废,然后回炉变成二次加工的材料被丢到了材料工厂当中。
戴森球的建设则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