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名上一字改书‘顒’字,其余兄弟及近支宗室一辈以及内外章(丕(士灬))标,皆书本字之‘永’,不宜更改。请书缺写一点,以示音同字异而便临文。至朕仰承吴眷,康疆逢吉,一日至倦勤,即一日不敢懈驰。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岂非天下国家大庆。”
按照乾隆旨意,永琰之“永”从此改为“顒”。
顒琰看了这个圣旨,高兴之余又复忧虑:父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清大端,岂能置之不问”,这实际上是不给我一点实权,我真正成了一个“儿皇帝”。
和���耸ブ迹�锹侵�嘤指锤咝耍夯噬喜⒉恢皇墙小疤�匣省保��敲�逼涫档摹疤�匣省保�磺芯��笫氯耸麓蠖巳杂汕�〉矍鬃怨�剩�一褂惺裁纯傻P牡模俊�
次日,顒琰经过一夜的考虑,跪在乾隆面前奏曰:
“荷沐恩慈,册立臣为皇太子。以臣之材质,抚衷循省,己弗克胜,复奉慈谕,将以来年异政于臣。臣五内战兢,局脊弥日,奏请父皇改元归政事宜,敕停举行。儿臣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暇,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
同时,和硕礼亲王永恩受和���校�释豕�⒛谕馕奈浯蟪技懊晒磐豕�群洗首嗲牖实鄹┧骋谡兹酥�模�寐奶煳弧!�
和��囊馑迹�蠹夜�牖噬稀熬寐奶煳弧保�洳荒艽锏侥康模��踩妙勭�纯赐豕�蟪嘉奈浒俟倜嵌夹南登� U馕抟焓且恢质就�!�
顒琰怎能感受不到这种压力?他越发认为他刚刚的奏请多么正确。
鉴于众臣的奏请,乾隆因谕曰:“若因群情依恋,勉遂所请,则朕初心焚香之语转为不诚。汝等毋庸再行奏请。唯朕必躬亲处理一切国事,尔等放心。”
乾隆更加坚定了自己虽已禅位,但军国大事必亲自处理的既定方针。
礼部为内禅大典忙碌着。内禅大典对清朝来说是创例,礼部便参酌古制,揆合时宜,尽量定得冠冕堂皇,来满足乾隆帝的心意。一直到大年三十,才把大典的礼仪制定好,并交于乾隆帝圣裁。乾隆见定得得体尊崇,随即批准照行。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1796年),正是鸡鸣时刻,夜幕还笼罩着大地,太和门太和殿使张灯结彩,一片辉煌,太和殿比以往更显得巍峨庄严。太和殿正中的御座前,设皇帝拜褥,东楹设香案,上陈“传位诏”;西楹设表案,上陈传位贺表。宝座旁两侧设两个香几,左旁香几之上预备着放皇帝宝印。
太和殿外的檐下两边,布置好了中和韶乐庞大的乐队,丹墀大乐的乐队则安排在太和门内。
东方露出晨曦,太和殿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已整整齐齐分班列好,各国使者也尾随班末。他们的周围,照例陈设着銮驾卤簿等仪仗。
午门外,象队、马队、黄盖、云盘、龙亭、香亭排列整齐,队形威武雄壮。
太阳升起来,光明灿烂,整个广场沐浴在阳光之中。此时,乾清门外钦天监高声叫道:
“吉时——到——”
顿时,午门外钟鼓齐鸣,广场更显得庄严肃穆。
突然,筹备、主办大典的大学士刘墉得报:总管太监入内宫取皇帝印没有取到。刘墉命令道:“再去。”太监急匆匆地走了。刘墉心急如焚,大典办到这个节骨眼上,却不愿交皇帝玉玺,从古到今哪有没有“大宝”的天子。不一会儿,太监又来报曰:“乾隆爷就是不交!”
刘墉道:“典礼暂停。”他也顾不得许多,急急奔往乾清宫。此时乾隆正局促不安,手内紧紧地攥着玉玺的锦囊带,似乎生怕被人夺了去。和��骒柙谂裕�袂橐卜浅2话玻��搅踯��矗�庠鸬溃骸澳悴恢鞒执蟮洌�酱俗魃酰 薄�
刘墉并不理会和���橘胗谇�∶媲暗溃骸俺剂踯�八揽仪牖噬习延耒舸�谔�印<偃舸�欢�淮�。�煜氯嘶崴当菹率裁茨兀磕训辣菹铝袅档畚唬俊薄�
乾隆道:“胡说。”
刘墉道:“臣以为陛下决不是因为贪恋帝位而不肯传印。先前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贝勒,联名奏请皇上暂缓禅位,皇上圣意果决,不愿违背六十年前对上苍许下的诺言,遂天下之议,而领颁旨传诏归政储君,禅位决心既如此坚定,臣实不解皇上为何不传玉玺。”
和��溃骸盎噬鲜俏��幼畔耄��蛹次唬�趵碚�拢�钟猩潦А;噬衔�髦仄鸺���皇逼诖�噬鲜煜ふ�拢��砭��笫碌玫笔保�俳还�舨怀佟!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