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2/4 页)
。
“灰雁级100艘、白天鹅级足有400艘,这些是立即可以调动的,其它的怕不行。”
“哦,不急,那个鹅级可以调动?”杨晨毓记得鹅级也行啊,就是好像没采购多少。
“军中不过百艘,以拱卫江水至夷郡,不过民间足有上千,要是征调的话,也能出500之数。”
“那就征调吧,按市价。”毕竟这个不属于免费征调的范围,杨晨毓还是准备付钱给船主,只是要求优先征调。
“臣张昭参见。”
“宣来。”杨晨毓安坐,看着司马参议等人在书写商议,毕竟具体调动还得一一安排,出海前,船只要用桐油刷上一遍。
“丞相何事?”
“南洋送来的报告,吴越钱行行长来信质问,要求把南洋送来的金铜留给他制钱。”
“吴越钱行何事这般着急?”杨晨毓有阵子没私服外出了,不大了解外头行情。
“最近战乱,流民四起,有人囤积吴越铁钱铜钱,估摸着铁钱是准备重新熔铸做兵器,铜钱是怕囤积着做军资。”
“妈的,什么事,铁刀铁枪头铁箭头准许出口。”杨晨毓咬着牙说着。没办法,先出口回笼资金再说。
“请大王三思。”
申艳丽笑着过来,“丞相勿急,我吴越已有办法,自是不惧。”
虞桑也知道,“夫君何不把弓弩也出口吧,毕竟弓弩有老旧之时。”
“善。”杨晨毓也练习射艺,知道弓弩有时间的,等完全丧失军事使用价值时就不合算了。“我国要抓紧干粮咸菜制造,囤积以应付将来不时之需。”
“是啊,善。”讨论中,吴越大事主要是如何自保,如何厚积一一对策完毕。
章三十二小刀述职
梅雨季节即将到来,吴越各地乘着梅雨前的好天气赶早赶晚帮着翻晒新收割的农作物。即使是本地的军队也都到各大粮仓帮着翻晒麦子和隔年谷子,军队只训练不做事在这个年代是办不到的。吴越军队全体要在农忙时节帮忙,自然也是轮着做,有负责警戒的和驻守关隘的。军队士卒也都乐意干农活,至少和平时训练一般,但吃的要好多了,吴越秉承了农为天下第一事的原则,故而无论男女老少,在农忙时也是大快朵颐之时。自然南洋诸岛和山阴以南的吴越地方更是全身心投入在抢收抢种和翻晒的农活中去。而各大粮仓也一如农家拿出了好酒好肉招待这些帮忙的劳力。小刀也在巡视库页岛贸易站后,和南下运送马匹的船只一并南下。南库页交给了杨康的外甥淡崮打理,北库页还是由小姬在一手操持,两人都是少年得志和自己一般,但做事也都有调理,分得清轻重。吴越大王好用亲戚熟人推荐的人,自然很多能力不是太足的都会派往各海岛以锻炼执政掌军能力,人么天才有,但极少,只要合适的培养下,大部分能扛点事务也就合了杨晨毓的心思。把国家军队各项事务交给毫无瓜葛的外乡人才上,说什么他也不敢。当然外来人才也是引来,只是为了平衡内部罢了。吴越政权主体就是亲亲朋朋,以十数家外戚为依托,旧老贵胄为骨干,新投门的显贵为爪牙,外来大贤为旌旗构筑了国家治理方式。自然慢慢也在提拔各大学学子入基层岗位,也在招收各地孝廉、秀才入官吏,算是慢慢掺沙子吧。如同配比水泥一般,没有沙子,不好,沙子多了一样也是豆腐渣。
海船没有去往宁波,而是来到申港的基地,杨晨毓一心要在春申江以东建立军马场,就很注意从北方引进母马,这个军马场以北方马母本,从大食和印度等地引入种马以培育合适的马匹。北马怕热耐寒,而来自西洋诸地的马喜干燥、但不怕热,要在吴越养好也确实有点难度,故而军马场主事更是要求引进的母马要一二岁小马为主,这样也能适应本地夏天炎热气候。不过前方军情紧急,本地也是对这项工作催得紧,自然也有大量生产过的母马购入。库页贸易站交换当地马匹其实也是简单,只要不去购买当地人认为的好马宝马,自然是不会限制交易。不过吴越就没打算要当地宝马。鲜卑利亚诸地都是在冬季食用马肉为生,只要交易的粮食超过马肉带来的热量,当地各部鲜卑们自然是乐得交易呢。以吴越目前粮食生产,各色粮食、食用油和制成食品引得当地人渐渐减少冬季马肉消耗,而是把剩下的马匹交换换来鲜卑利亚不能生产的茶叶、红糖、烧酒、各色烧鸡烧肉熟食和辣椒酱等等。吴越现在废物利用专门用酒糟蒸馏出糟烧酒,本来这类白酒断是难喝,只能烧菜时去腥味,但没想到鲜卑利亚各部倒是喜欢,很受欢迎。海船上尚有存着压舱的糟烧酒,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