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 页)
她们也就顺从了,跟养的猪一般,日子只要过得下去,万事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女人,其实有骨气的几乎罕有,绝大多数,是寡廉鲜耻的。只要在一个男人的身下被折服了,然后,一切便由得他折腾了。甚至尊严,人格,统统可以不顾了。
而且,你不如此,其他女人便会帮着男人一起指责你不知好歹。
女人,比男人更加无耻!
芳菲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得过且过下去也就算了。
再要抗争,又挣得了几何?
连续几日,秋雨淅沥。
黑龙道观里,也十分凄清。
这一日,很早就亮了烛光。诸天神佛的脸,在烛火下,明明灭灭,捉摸不定。
通灵道长轻轻叩门,里面的人沉声道:“进来。”
罗迦现身6
道长进去,蒲团上,罗迦盘腿而坐,面前摆放着一卷法华经。他不是修道,也不是修佛,什么都看,又什么都不看。
道长开口:“主上,小殿下和陛下一起回平城了。”
他沉默了一下,没有说话。
“太后,她一个人留在北武当。把李奕遣去了工部,连赵立和乙辛都遣走了。”
他还是没有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贫道打听得,陛下一心要东阳王做小殿下的老师,而太后则倾向于李奕,二人之间发生了极大的争执……”
他这才慢慢地开口,沉声道:“这争执,怕不是由李奕引起的。”
那么大的步伐,从均田制到三长制,那样的魄力,连他都是没有想到的。女人一固执起来,比男人还狠得多。
这样的猛药一连串的下去,鲜卑人不将她恨之入骨才怪。
“主上明鉴。太后这些日子,显得很消沉,从来不走出慈宁宫半步。”
他将法华经移开一点儿,慢慢地站起来。终于还是这样。原以为自己死了,不再露面了,什么都不干涉了——也许,她和儿子,能慢慢地融合,甚至,幸福。
可是,不料,辗转几年,不但没有靠近,反而是越来越遥远了。
“均田制一下去,农民们几乎是一开春,就体会到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好处,豫州,青州,北国的大部分,都传来丰收的好消息,国库相应增加。尤其是豫州,以前一直奴隶闹事,需要维护庞大的军队开支。今年以来,不但政通人和,而且奴隶们自动转换成了屯田制的士兵,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忙时耕种,闲时练兵,让北国在和南朝的对峙之中,第一次在这块边境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和威慑力……陛下,我这样说,并非是因为我是汉人,而是客观上,太后所做的一切,完全是有利于北国。而且,长远来看,才真正有利于鲜卑人……”
罗迦现身7
罗迦长叹一声:“那些鼠目寸光之辈,岂能想到这么远?他们现在只看到他们的土地少了一倍,奴隶少了几千个,银子少了几千两,完全想不到以后,也看不到以后的……”
老道的声音也激动起来:“自从西晋失衡,五胡便陆陆续续进入了中原。从匈奴人开始,到后赵的羯族,氐族,羌族,然后是慕容鲜卑人……尤其是匈奴和羯族,难道他们当时不是不可一世,雄霸天下么?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尤其是羯族,基本上被当年的大天王冉闵率领汉人反攻,全部杀得灭绝了?就因为他们鼠目寸光。当政的时候得意洋洋,从不考虑后果,以为只要维护了本族人的利益,永远镇压着汉人,这样下去,就一劳永逸了。他们忘了,汉人是他们的十倍,百倍!如果不安抚汉人,不变革,不让国民一视同仁,江山根本不可能稳固!就拿前两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来说,如果不是冯太后及时变更了土地制度,光凭鲜卑贵族们,一鼓作气地杀下去,能杀得了几个?到头来,只怕他们也被杀光了!而当今天子,他虽然有心改革,却无力回天,对于冯太后,要用,有时,又不能完全放开手脚地任用,长此下去,堪忧啊……”
罗迦苦笑一声,到时,鲜卑人的国家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鲜卑人的利益?
也会跟其他几个少数民族一样,三两下就被驱逐了。
这也是他“临死”的时候,一再和芳菲谈到的问题,也似他最为担心的百年大计!江山社稷,不能毁在了那些鼠目寸光的老家伙手里!这希望,本是寄托在儿子身上的,不料,到后来,还是她一个人一肩在扛下去。
“主上,您该清楚,陛下让东阳王教导小太子,这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