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页)
头,应道:“好,既然各位前辈想考验我,那我就不客气了,只是不知道你们谁先上。”还是扇子答道:“随便吧,你看谁顺眼,绝对谁最容易,你就找谁。”我笑着说道:“那好吧,我就先从你开始。”就从你刚刚的表现,还有你的那个招牌扇子,我就能大概的知道你是谁了,不猜你,你还要我猜谁去。你可能是他们你们最好猜的。
扇子没有一点惊讶,只是淡淡的答道:“猜我?那好啊,你提问题吧?”历史上喜欢摇扇子,而且还是羽扇的,被人们所熟知的就只有诸葛孔明了。但是大家心目的印象是经过三国演义加工过的。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一个正史,他里面所记载的东西难免有点失史,按照历史的记载,而且前人的描叙,喜欢摇扇子的并不是孔明,而是他的第一个死对头,东吴周瑜。只不过罗贯中移花接木,把周瑜的扇子被抢了,插在了诸葛亮的手上。而且扇子的个性和周瑜的个性也比较象,睿智,但是不是故作沉稳。哪象诸葛亮那样,就算是火烧眉毛了,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实在是有点不真实。那么扇子的身份就这个确定了。
当然,三个问题还是要问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万一要是猜错了,那脸就丢大了。我首先问道:“前辈可是三国人士。”答曰:“然也。”“前辈可是东吴军师。”“不错。”“那前辈可否就是周瑜,周公谨。”周瑜摇了摇扇子,大笑道:“痛快,真是痛快,我还以为世人被俗人所误,竟然将我的羽扇移于诸葛孔明那个匹夫之手。没想到还是有清醒之人存在。”
我恭敬的答道:“周瑜前辈何须动气,公道自在人心,只要自己心安理得,何必去管他人。虽然有些人还是被世俗所误导,但是公谨前辈所做的事情都在大家心里,但凡是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前辈所做的贡献,如果不是前辈,仅凭他们孙氏一家,是无法在长江以南立足的,更何况是建立东吴了,前辈不过是时运不及,遇上了诸葛亮,否则以前辈的睿智,一统三国并非说笑。”我这可是说的实话,老实说,我不怎么喜欢诸葛亮,那家伙大包大揽的,什么东西都喜欢亲历亲为,好听点叫鞠躬尽瘁,不好听点,叫专权。除了刘备,可能没人能够忍受的了。而且因为他事必躬亲,不但自己的寿命大减,而且直接导致了蜀国后期的人才匮乏。蜀国的崩溃,诸葛亮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周瑜也只能仰天长叹:“哎,还是那句话,既生瑜,何生亮。我不得不承认诸葛亮那个匹夫实在比我高上一筹。”感慨完了以后,他还是微笑着说道:“很难得,你能够看的出这一点,至少我的羽扇没有让你产生错误的判断,光这点就很不错了。我答应你,会教你一项我的绝技的。”
我当然是答谢了,想想周瑜教我的东西啊,他和诸葛亮一样,在我们这些后人的眼里,已经带了一点神话色彩了,想想都有点兴奋。
这下最下首的那个僵尸吵起来了:“好了,好了,把周瑜那个娘娘腔猜完了,该猜我了。”这个家伙,怎么这么着急,还真是抢着上。虽然他在这里面除了我以外是辈分最低的,但是至少比我辈分高,我还是要恭谨的说道:“那好吧,请前辈回答我的问题了。”
对他我就没有什么信心了,从他们的谈话里面,我只有两个消息,一个是他比我早个几百年,是我在前面最后一个成功觉醒的僵尸,再有就是他姓李。这两个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消息的消息,简直太笼统了。李姓本来就是大姓,李姓的名人更是数不盛数,这个就不是一点点困难了。
第八卷 初显 第六章 名人
但要真的说难猜了,也未必,按照时间上面来说,可是有一个大大的名人在等这我去猜。我首先淡淡的问道:“不知道李大哥所除的年代是不是明末清初。”我这个话一说出来,李大哥虽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其他的三个人都微笑了起来,他们三个人是何等人物,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怎么会不知道了。看见他们脸上的我笑容我更加笃定了我心中的想法。
不过这个李大哥好像还是恍然未觉,愣愣的答道:“是啊!”既然你这都承认了,那后面的就号解决了,那个时代的李姓大名人,根本就不用我说了。就算是随便找一个小学学生来,也能很容易的回答出来。我笑着说道:“天翼见过李自成,李闯王。”这个判断简直就是太简单了,本来我还不能确定的,但是多亏了另外的那三个前辈,要不是他们提醒,我可能还要磨蹭一会才能猜的出。但是现在,我综合他的刚烈,有点莽撞,以及他的时间很快的猜出来。
李自成也和周瑜一样,被猜出来了以后,神色很正常,只是在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