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情……
虽然说,中国古代的仪礼,许多萧睿并不赞同;但是,全部给抛弃了,显然是不可取的事情,要知道汉民族能够屹立世界几千年而不倒,哪怕是遭遇大的祸患也能迅速的恢复元气并更加强盛,不能说全是它们的功劳,但是这些也不能抹杀!
萧睿快步走到李治的面前,附在他耳朵边,轻声道:“殿下,其实我也挺烦这些太过繁琐的礼仪的。”
“哈哈哈……”李治指着萧睿,大笑起来。
两个人还没有说多久的话,内侍突然间来禀报,说是褚侍郎来了。萧睿纳闷这褚侍郎是谁,便询问李治。李治说就是门下侍郎褚遂良。萧睿目瞪口呆,问到:“褚侍郎不是跟随陛下征伐高句丽去了么?”
“褚侍郎在洛阳病重,无法随行。父皇便命他留守京师。”李治说到。
听到这个消息,萧睿脑子一时间转不过弯来。历史上这褚遂良可是跟随李世民一同去了辽东,怎么现在在京师。这不会是自己的小蝴蝶翅膀给扇的吧。
“你快些躲起来。”李治对萧睿说到。他的话音刚落,褚遂良就踏门而进了,刚好看到李治二人。
褚遂良见萧睿一身白衣,显然是宫外之人,便皱着眉头问到:“殿下,这是谁?”
李治尴尬一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倒是萧睿不慌不忙,对着褚遂良一礼:“小子,萧睿,见过褚侍郎!”
“萧睿?”褚遂良反应过来,反问到。“可是写出《蜀道难》的那个萧睿?”
“正是小子。”萧睿道。
褚遂良哈哈大笑,说出了一句让萧睿目瞪口呆的话!“小子,我找的你好苦!”
………【第027章 贞观十九年的余韵】………
PS:再借个标题。
今天还有事,只有两更。第一更先发给大家。前文褚遂良为门下侍郎应该是黄门侍郎,我打错了,大家勿怪!
求推荐、收藏!
####################
从东宫出来之后,萧睿一直晕晕乎乎。
他忘记了一见事情,自己使用颜体写的字。这颜体,在后世是大盛,作为文学发烧友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推崇着,自然也学写书法。而后世最为常见的书法字体是颜体,萧睿自然也会跟着学习。
而此时,颜真卿尚未出生!
萧睿知道,以备褚遂良这个书法大家主意,又会是一场风波。
刚出了宫门,就被房玄龄派人接到了府中。房玄龄告诉他,贡生的资格解决了,华原县有一考生因为母丧,便有了一个缺口,被房玄龄拿了下来。
而此时,辽东,激战正酣。
其实,李世民想要征伐高丽,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事情。
隋末,炀帝三征高句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大量的中原士兵战死在辽东的土地上,而高句丽又筑京观(是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堆积成的高冢),中原百姓谁不想报仇血恨。而李世民则是直接就表达出来自己亲征的愿望:“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贞观十五年,侯君集率军消灭高昌之后,整个朝廷上下就为征伐高丽而准备。
第一步,就是侦查地形和水文气候。贞观十五年七月,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利用出使高丽之机,侦察其“山川风俗”。陈大德进入高丽境内后,先以丝绸绫绮贿赂当地官员,并告说:“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于是,各地官员便甘为向导,带其游历,“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大德又遇到了很多留居高丽的华人,即向这些华人讲述了中国国内的变化及其“亲戚存没”消息。临别之时,华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经过一个多月的侦察探听,于八月十日回到长安,向太宗全面而又详尽地汇报了高丽境内的山川地理形势。
大唐的心思高丽王高建武心里一清二楚,很有谋略的他一面修建“长城”作军备,一面加紧进攻百济和新罗,意图将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的盟国全部扫平,以解后顾之忧,一面在武德二年,四年,七年频繁地遣使朝贡,并且和唐朝互相遣返国人,摆出一幅友好的姿态。到了太宗时代他更是在贞观四年献上封域图,在贞观十四年派遣太子桓权入朝,并贡献方物。这样的几手动作下来,唐朝虽然有心发兵但是却找不到什么借口,当时打仗尤其讲究一个吊民伐罪,所谓以有道伐无道,高丽的姿态摆得如此之低,这样就阻止了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