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物,也就是马宏楠昔日的所谓“密友”贾送欢,也刻画得非同一般。这是一个自私贪婪、翻脸无情、排除异己、结党营私,灵魂被铜臭扭曲的势力。但作者在塑造他时,并没有将他简单化、脸谱化,而是从多角度多方位竭力在挖掘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造成他灵魂扭曲的社会背景,使读者在憎恨这个人物的同时,又不免发出一声长叹,痛恨这个人物在金钱的世界里竟活得是那样可怜。同时,对于马宏楠在悬崖边挽救的商界“宿敌”、黑道头目贺生林,不论是作者先贬后褒也罢,还是先抑后扬也罢,但这个贺生林最终能良知回归,弃恶从善,扶危济困,却正好彰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美好必将同化假丑的这一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小说的艺术品位上看,作者倾尽六年心血写就的这部作品还别具诗意韵致。主人公马宏楠内心世界波澜起伏,书生意气中特有的那种睿智、诚信、豁达、坚韧的优良品质以及身处逆境时的拼争、焦虑、心酸、落魄的心理历程,都被作者精细锋锐的笔锋剖析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同时,由于作者善于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动作紧密的揉合在一起,既赋予人物以丰富的内涵,又兼济鲜明的个性,使其鲜活传神如浮雕般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故而便达到了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不仅如此,作品还着意讲究唯美语境的依托,以诗一般的语言叙述刻画故事情节和周围环境,使其达到情景交融,感会于心。在这里,作者写景不娇柔不做作,语言富有表现力,细腻生动的描写中留下的全都是小城生活的原汁原味:野外的树枝、枯叶、麦苗、山脉,河道中的细流、淡红略带微红的太阳,还有那独特的雪景,苍茫起伏的丘野,细细品读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农村风景水墨图,而充满了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当然,作为一部反映知识分子步入不惑之年后,为事业求索、跋涉于商海的励志之作,这部小说的长处和它的不足之处一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除了作者精心刻画的几个主要人物之外,所余陪衬人物却显得有些苍白而不够丰满。其次便是在情节的处理上,跌宕起伏有余,细腻程度却不足,该浓墨重彩时一笔代过,不该渲染时却显得有些罗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这仅只是我的一些读后观感,也许语言有些偏颇之外,但我想读者是不会介意的,尤其是杨听涛先生。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还算是一岭之隔的乡党,虽然在此之前,我们还从没见过面,正是有了这部小说做媒介,且有了远在线胡之乡的我的好朋友王福林先生的多次称道,杨听涛先生从此就走进了我的视野。这是一个很瘦弱很顽强的人,就像长在商洛山中的一棵芨芨草,虽然土壤贫瘠使他无法长成参天大树,但依然会用绿叶滋润着脚下的那一方山水。此后得知:刚步入中年的杨听涛,正如我的想象一样,却已是几经了生活的磨难,饱尝了人世的沧桑。虽然他屡遭现实生活的重创,家庭经济状况也十分拮据,但他矢志不改,始终对文学的信念执着如一,不管窗外季节如何变换,依然抓着手中那支用秃了的笔,专注于对社会深层问题的思考和开掘,终用六年多的时间,数易其稿,完成了这部50万字名为《随风飘逝》的长篇小说。也许,个人命运的频繁变数,生命历程的坎坷曲折,使他的作品才有了如此厚重的生活积淀,使他的文字才有了如此震撼心灵的张力。如果作者没有深切的社会体验,没有洞悉一切的敏锐观察力和解读世俗的判断力,是很难写出这般融鲜明时代特征与强烈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佳作的。
总之,这部小说不仅有着很强的文学鉴赏价值,而且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可读可思可辩,亦庄亦谐,雅俗共赏。作为近几年来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我相信它的问世,一定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与喜爱。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就用这句话,权作《随风飘逝》序言的结束语吧。
丁亥年荷月于长安
()
内容提要
主人公马宏楠,是毕业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大学生,和众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样,马宏楠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对未来充满了寄托和希望。
主人公马宏楠是个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吃苦、朴素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和朋友之间,马宏楠做人以信义二字为准则。马宏楠和早已订了婚的农家女杨凤娟结为夫妻,虽说马宏楠是个国家干部,但仍然生活在农村,他在农村的家离单位不远,却也少了夫妻两地分居的苦处。
自幼酷爱文学的马宏楠,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