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常就得借助于主体性的事物。一瓶美酒就时常用来导致彼此的亲密感;甚至茶和咖啡也用于相似的目的。
由于有关人士一时的心情不同所引起的不和睦,在各个社会都可见到;这类的不和睦还能部分的解释,为什么对于过去各阶段我们所持有的态度,我们的记忆都加以理想化,有时是几乎让它完全改观——这种改变系因为我们无法记得在过去每时每刻都扰乱我们心情的所有的一时的影响力。就这一点来说,记忆力好像照相机的透镜:把它视域内的所有东西都缩小,因而创制出比原来景色更为精致的图像。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能相聚总是能获得几分这些好处;虽然记忆的理想化趋势需要时间去完成,可是这一理想化的趋势是立刻开始进行的。一定要隔一些时间才去探望新朋旧友,是明智的;再见到他们,你会发觉记忆已经开始理想化了。
第五章 思辨与箴言(counsels and maxims)(26)
(23)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我来解释这句话吧。
你在他人之中能看见的,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的智慧的高下,严格的决定了你对别人所了解的程度。如果我们的智慧很低,他人的智慧力,即使是最高超的那一类,对我们不会产生丝毫影响;除了他个性之中最卑劣的一百——换言之,除了只是他的人格和个性中存有缺点的那结部分,我们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其他的什么。我们对他的整个评估只限于他的缺点,他的比较高超的才智对我们是不存在的,正如色彩跟盲人的关系一样。
没有才智的人,是看不见才智的。在批评他人作品所提出的意见之中,批评者的学养范围,跟该作品的特色,都同样是构成他的评断的基本要素。
因此,与人交往就牵涉到把自己“拉低”的过程。仅是一个人具有、另一人缺乏的品质,在他们相见时是不会发生作用的;其中一人必然遭受的损失,另一人是不会发觉的。
考虑到大多数人都那么世俗、低劣和平庸,我们就得暂变为平庸,否则无法跟他们交谈(这里把人们的交往比拟为电的配送)。这样,你就会充分欣赏下面这句话的真实和妥当性: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惟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避免跟他们交往是能让自己高兴的。对付愚人的笨伯时,惟的能显露你的智力的办法,就是不跟他们来往:这一点你会明白的。这当然就是说,我们与人交往,不时会感到自己很像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应邀参加舞会,到达之时,发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跛子,我们窨跟谁跳舞呢?
(24)一个在等待或悠闲坐着的人,他不会用手头的东西——他的棍子、或者刀叉、还是别的、做出嘎嘎的响声,或是打拍子,他是百中见一的佼佼者,我对他怀有敬意。最可能性情况是,他在思索什么事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视觉能力,很明显的,完全地控制着他们的思想力;他们只有在发出噪声的时候,才似乎觉得自我的存在;除非他们碰巧在抽烟,抽烟也让他们有同样的感觉。出于同一理由,他们全神贯注地观看和谛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25)拉劳士福古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对于同一个人,我们很难在同时又崇敬他又热爱他。如果这话可信,我们对于世人所可能要求的,就只能在敬和爱之间加以选择。
虽然方式很是不同,人们的爱总是自私的;他们用来获得爱的手段,并不是总让我们觉得自豪的那种。我们获得他人的爱意,是我们不对他人的智力和善意,作出过分的要求,但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真心诚意的,没有丝毫伪装——不可仅仅出乎容忍,容忍说到底只是一种轻视。这就让我们想起艾尔维修的一句观察入微的话:我们所拥有的才智,其份量通常可从能够令我们欣喜的那么些才智,很准确的估计出来。*(*英译者注:C…A艾尔维修(1715…71),是叔本华敬重的一位法国哲学家 ,他的主要著作《论机智》,因为明确地推守惟物观点,在出版的当时曾引起热烈的兴趣和反对。)用这句话为前提,是容易做出结论的。
谈到“敬”,情况正好相反;人们是不轻易敬重他人的,也因为这一理由,敬意大多数是隐藏着的。因此,跟“爱”相比,“敬”更能予人真正的满足;因为“敬”跟个人的价值有关,“爱”就不能直接地这么说,它的性质是主观的,“敬”却是客观的。说实话,被比受到敬重更为实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思辨与箴言(counsels and maxims)(2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