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展和传递变得容易和普及,德意志也随之成为近代报刊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这便是世界传播史乃至文明史让我感到灼灼夺目的一页,那么,究竟该用怎样的笔触和情感去着墨、点染这段辉煌的历史,《隐字书》向我展示了一个可堪借鉴和摩挲的文本典范。
它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却借助一个儿童充满纯真好奇的双眼去看望事态的发展,因此,历史的原貌本该充满着机器的轰鸣声、油墨的刺鼻味、纸屑的漫天飞舞,然而,《隐字书》以一个少年“布雷克”在英国牛津大学古老幽静的巴德里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一本无字天书作为引子,启动一段相当精彩刺激的冒险之旅和想象之旅,淡漠了时间的概念,跨越时空。
这个叫做“布雷克”的少年,何尝不是人类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的象征呢?这是人类情智的童年时代。布雷克不安于现状,总是对那些神秘的未知充满了兴趣,一次次地去寻找那本神秘之书。他所穿越的黑夜、恐怖以及经历的以福斯特为代表的成人世界里的那些丑陋、罪恶与贪婪,何尝不是中世纪愚昧和黑暗的写照呢?
因此,《隐字书》充满了意象之美,同时,它的影像之美超越了“书”的范畴,像一部融合了音、画多种元素和手段的科幻电影,让我不禁产生了当初阅读和观看“哈里波特”系列图书和电影时的激动。比如,图书馆里那只黑色的猫名叫梅菲斯特,而这个名字原文为Mephistopheles,传说中浮士德出卖自己灵魂给魔鬼梅菲斯特,以换取青春、智慧与魔力;那本神秘之书的作者叫作恩狄米翁ENDYMION,这是是希腊神话里被月神爱上的那个牧童,得上天之赐,青春永驻;装着神秘之书的箱子上,笨重的球形把手是长相骇人的怪物,彷佛是牙齿狰狞,眼若焦赭的恶魔从地狱深渊跑出来……这些带有神话寓意的情节安排,本身就具有相当的魔幻色彩,处处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也格外给这本书增添了几分幽兰的神秘。
“一道微光,就像刀片一样,从一扇拉着窗帘的窗缝里透出来,可是一等布雷克跌跌撞撞爬上石阶,那道缺口已经合上”,“放眼望去是一片尖塔、城垛、石板屋顶,承溜口上怪兽林立,天上集结着风暴云”,“他喜欢想象自己手持鹅毛笔一如舞着一把剑,所过之处流出笔墨,而不是流血”……阅读《隐字书》不像是走近一段历史,倒像是走近一部迷宫,我几乎被随处可见的文字之美和想象之美弄得神魂颠倒。
因为关乎人类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革新,所以,仿佛《隐字书》中本没有生命的字也突然沾染了灵性,总是雀跃着,试图以一种充满魔力的状态来讲述一段人类童话般的历史、一种令人类文明加速的发明创造,让每一个倾听者和阅读者都不觉地沉陷、着魔。它隐去了看得见的字,却使记忆和感怀,以及纵横交错的时空像铅字印书一样,深深地烙下印痕。
“只是个虚幻的影子,而不是真有其人,只是一声低语,而不成其为声音”。于是,这个“隐”便是一种貌似有形却无形,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悠远境界!同样,被隐去的,其实还有历史的真相……约翰·福斯特真的偷了荷兰木版工劳伦斯·寇斯特的创意,偷偷地找上戈登堡,让他抢占了印刷机发明者的名号?……究竟是谁窜改了历史,谁把真相抹煞,是那个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浮士德吗,还是另有其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还真像本无字的天书,有待考证。
《隐字书》充满了惊险刺激,忠于历史又高于历史。它剑走偏锋,以无比瑰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有了一种爱不释手的欢喜,这或许是来自阅读本身的愉悦感,思绪展翅飞翔的眩晕感,以及回味历史、重拾记忆的沧桑感。
我不得不像布雷克一样,怀着一颗童稚柔嫩的心,逡巡于那些落满灰尘的字里行间,一页一页翻过这本打开的书,试图挖掘出暗处的隐秘,却惊起一缕又缕尘封多日的历史云烟。
往事,可堪记录,并不遥远。
(《隐字书》,'英'马修·史坎顿,华文天下引进,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9年09月,28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隐字书》作者马修·史坎顿专访(1)
书籍的灰尘是知识的花粉
……《隐字书》作者马修·史坎顿专访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你在写作方面的兴趣的?当时是否有你的哪位师长肯定、鼓励
你的习作才华?
答:我从记事起就开始写作了。我仍然能回忆起当年我坐下来写自己的第一个短篇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