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完了,就这么结束了。”
下一刻,数名赵军士卒已经围了上来,顿时对王彦就是一阵拳打脚踢。“操!叫你给老子跑!”
这一番下来,王彦被毫不留情的拳脚,殴打到几乎要晕死过去。
这时见士卒们发泄的差不多了,也怕他们真的将王彦打死,一名穿着皮甲背着弓箭的小校才上前说道:“操!都停下,将军要活的!”
士卒这才粗鲁的将王彦架起,如拖死狗般向回走去。片刻后,昏昏沉沉的他便被拖上河堤,带到赵应元面前。
赵应元一脸冰凉的看着他,他身后的诸多将校也是一副死了老娘的表情,整个赵军与出营时相比,简直如同两只队伍。他们旌旗不整,士卒垂头丧气,士气低迷,如同吃了大败仗一般。
王彦来不及细想这些变化,便听赵应元开口道:“你见我大军就逃,可是哪方细作,北面还是南面?”
闻言王彦一头雾水,不明白赵应元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自己此番必死,因此也就不用多费口舌,只是如同许直般闭目待死。
见此赵应元顿时大怒,欲拔剑杀之。
这时他身后却突然有一人道:“此人似乎是前营伙房的王彦,卑职曾见过,有些映像。”
“那就是逃卒了!”赵应元脸色不禁一寒,可却没有拔剑,而是带着杀气残忍道:“带回去,杀一儆百!”
此时天以黑了下来,但大军却不准备停歇,王彦被一名军校夹在马上,不等步军,便随着骑军一路向大营狂奔回去。
王彦能感受到赵应元的焦急,料想定然发生了什么大事,可他一个将死之人又何必操那么多心哩。
回到大营赵应元便带着诸多心腹直奔帅帐,王彦则被丢在一边看管起来。
一夜无话,他因为担心许嫣嫣,也因为自己命运的坎坷,而无法入睡。
此时忍受着寒冷的夜风,看着天空中点点繁星,王彦心头无限伤感,他不由得回忆起,他即将结束的短暂人生。
他出生于衡阳大族王氏,年少时随父迁于长沙,跟随长他二十于岁的族兄王夫之学习,然他资质平庸,直到十八岁时才得了童生,此后乡试不中,便于岳麓书院专心治学。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与王夫之等人同赴武昌参与湖广乡试,名列末等,同年便赴京准备葵未年会试,然王夫之与诸多匡社同人,却因为贼军阻断道路未能赴京赶考。
崇祯十六年(1643年),葵未试王彦不中,南反之路又被李闯大军阻断,他便滞留京师,拜刘理顺为师。
然其后局势迅速恶化,朝中多是尸位素餐之辈,他顿感报国无门,随意志消沉,整日借酒消愁,更险些跌入水中淹死,幸得一青楼女子所救,酒醒后便奇梦连连,做了不少奇词奇曲,一时间名扬京师。
甲申年(1644年),李闯破京师,刘理顺一家十二口投环俱死。王彦本欲同死,却听刘理顺言:“唔本庸才,能中状元,皆皇帝之恩。今山河破碎,天子殉国,吾乃大臣,不得不死!吾花甲老朽,死则死已,于国无碍,然士衡弱冠,却有辅国之才,有用之躯,岂可轻言生死。今旧都尚存,国有半壁,尚有可为,当速速南去,力王狂澜,了为师之愿。”
随后便是一路南逃,直到现在。
这一晚,诸多人物,诸多画面,在他脑海中犹如浮光月影,直到天空中泛起一丝朝霞,他才慢慢收回思绪。
天亮了,王彦见的第一个人是老火头李麻子。当他端着一碗白饭出现在王彦面前时,王彦心中居然是欣喜的,看来逃走的事,并没有影响到这位老人家,于是王彦笑了。
可李麻子看着他却是满脸的哀伤,他将那碗白饭放在王彦面前,伤感的道:“将就吃了吧!本想给你做顿好的,可是闯王在山海关吃了败仗,现在已经退出北京往山西撤了,河南山东诸地官绅又都发动叛乱,大军已经得不到粮草,老头我就只能给你做了这一碗白饭。”
“唉~一路走好吧!”李麻子不禁一声长叹,不知道是惋惜王彦,还是担心赵军的未来。
在山海关吃了败仗,吴三桂不是已经降顺了吗?听了李麻子的话,王彦不由的一呆,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僵住了。
李麻子见此,以为他被这碗断头饭吓住,也不知该如何劝慰,便索性多留些时间给他,于是又叹了口气,便走了出去。
此时王彦原本平静待死的心情,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惊涛拍岸的震撼。
他虽然不知道山海关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