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法勒 1831 年出生于孟买教会的一个副牧师家庭。他天资过人,才高八 斗,学富五车,在神学上反正统,在教育上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由于天资
聪颖,法勒早年就锋芒毕露,在学业和运动中崭露头角。在伦敦大学入学考 试中,他名列榜首,荣获学院古典文学奖学金、神学奖学金和伦敦大学奖学
金,成为靠奖学金和奖金维持学业的完全自给的学生。他在伦敦大学、三一 学院和剑桥大学所得的奖不计其数,并在 1856 年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生,
但他已于 1854 年离开学院去从事教学工作。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尤其喜欢文学。1858 年,他出版的长篇小说
《埃里克》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小说,在他生前就再版 36 次,并被译成各 种文字。后来,他又于 1859 年出版了《朱利安霍姆》,于 1862
年出版了《圣 威尼弗雷德》。1860 年他发表论文《论语言的起源》,奠定了他作为语言学 专家的地位,使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他在 1874 年出版的《基督传)}成为读者喜爱的畅销书,在他生前就 再版了 29 次。
法勒一生出版的著述多达 75 种,包括古典文学、教育、哲学、神学、
地形学、诗集、社会问题和传记等。 虽然法勒集作家、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于一身,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
名人,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平,极为不顺。他渴望改革,以满腔的热情对英 国学校教育和教会进行整顿,结果遭到英国社会和教育机构的纷纷抨击和反
对。尽管法勒持有当时英国教师可能应有的最佳文件和推荐函,但到他当上 校长,已是任教 16 年后的事情了。1871 年,莫尔伯勒学校突然流行猩红热,
一时人心慌慌,学生纷纷退学。法勒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接任校长职务。
5 年后,他使这所学校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学府。法勒于 1863 年领受圣职, 但到 1876 年才被调往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任院长兼牧师会全员,
并一直在那里任职达 20 年之久。当首相锡伯利爵士于 1895 年最终提名法勒 为坎特伯雷主教时,他已年近 65 岁。那时,许多远不如他的人都已高居主
教之职,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觉得他早就该升到主教位置了。
尽管法勒牧师在布道和著述方面名声卓著,但对一般的牧师工作并不 熟悉,尤其是在教区帐目管理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只好求助于妻子和副牧
师们。亨利是个实干家,对教区的事务了如指掌,干起事来又总是一板一眼, 实实在在,于是成为法勒院长的得力助手,深受法勒夫妇的青睐,并在后来 以爱女相许。
法勒院长的寓所是勃朗宁、霍尔曼·亨特、汤姆·休斯、路易斯·卡 罗尔等文学界、艺术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雅士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
亨利这样的年轻副牧师渴望的去处。法勒太太羞怯、温柔、善体人意。法勒 的 5 个女儿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法勒本人热情好客。这使得法勒家中总是
充满亲切友好的和谐气氛。亨利每天布道、演讲、写作,劳累一天之后,自 然渴望在轻松的环境中消除疲劳。因此,亨利也就成了法勒家的常客。
随着交往的增多,亨利·蒙哥马利渐渐对法勒的三女儿莫德心生爱慕 之情。亨利成为圣玛格丽特修道院的副牧师时,莫德只有 12 岁。他们开始 恋爱时,莫德才
14 岁,而亨利已 31 岁。亨利个子高挑,头发卷曲,眼睛深 蓝,富有幽默感,其父罗伯特·蒙哥马利又是曾驻印度的高级官员。在情窦
初开的莫德看来,这正是她要寻觅的白马王子。
由于对亨利颇有好感,法勒夫妇不仅不反对亨利的追求,反而立刻允 许他们订婚。但是,他们不许莫德戴订婚戒指,要求她保守秘密,即使对自
己的姐妹也不例外。威斯敏斯特的院长斯坦利(亨利曾作他的秘书)也同意 亨利与莫德的婚事,而且坚持两年后要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亲自为他们主持婚 礼。
1879 年,也就是亨利订婚的当年,他被派往伦敦郊区甘宁屯圣马克教 堂任教区牧师,这是伦敦南面最重要的职位之一。当斯坦利听到这个消息时,
他黯然泪下,肯求亨利不要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