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3/4 页)
况且赵家小姐端的是美貌非常,温柔可人,是京师里最有数的大家闺秀,今日我等成人美事,进士公有才,赵家有貌,这才极力撮合,弟兄们,进士公显然是扭捏了,咱们给他换新衣。”
像这种事,最重要的是生米煮成熟饭,否则任徐谦跑了,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人家将来做了官,未必不会打击报复,可一旦事成了,今日的不快在未来都只是笑谈,说不准大家将来还得沾亲带故呢。
京师里许多富户,但凡是有小姐的,往往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真正的豪门高攀不起,而寻常的人家下嫁又舍不得,反倒是这些刚刚金榜题名的人最是合适,一方面,人家家世未必好,可是将来前程又远大,是真正的潜力股,值得投资。
因此但凡是下了决心抢亲的人家,是绝不可能半途而废的,这个亲不结不成。
徐谦还要再说,这些人却也不客气了,七手八脚拉扯着徐谦到了一处空房,请他换了新衣,徐谦倒是想抵死不从,可是这些个壮汉们却是朝他嘿嘿的笑,说是若他自己不换,少不得兄弟们要帮衬一下。
想到一群大男人给他换新衣,徐谦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若是不小心给人捡了肥皂,他到哪里说理去?这时候他反倒冷静了,瞧人家这手段,显然是有备而来,自己反抗无用,还是暂时顺从着,看看再说。
他只得换了新衣,这新衣剪裁的并不合理,其实这也难怪,人家也不晓得今日的新郎官是谁人,再者说这东西只是个形势而已。
换上了新郎官的衣服,徐谦坐在这屋的椅上苦笑连连,他也不知老爷子是否听到了消息,不知老爷子会不会派人来救他,心里只是巴望老爷子给力一些。
正在这时,却又有人进来,这一次却是个老嬷嬷,老嬷嬷打量他,顿时笑容满面,伶俐地道:“新姑爷真是才貌双全,相貌俊美,生得真是体面,却不知公子可曾娶妻吗?”
徐谦没好气地道:“已经娶了。”
老嬷嬷察言观色,却是一笑:“这也无妨,和我家小姐拜了堂成了亲,无非就是多个夫人罢了。”
徐谦攥紧拳头大声抗议:“国朝的礼法,哪有一男事二妻的道理,真是岂有此理,传出去就是笑话,我是读书人,圣人门生,你们这般折辱,难道就不怕招惹是非吗?”
这老嬷嬷却是不理会他,对他道:“这是门好亲事,进士公气个什么,是了,老爷唤我来,想请进士公写下生辰、姓名,烦请告知。”
徐谦眼珠子一转,心里想:“是了,若是八字不合,他们会不会放了我?”随即又觉得不可能,人家既然绑了来,谁才管你八字合不合,不过既然有一线生机,他也不放过,立即道出自己姓名和八字,又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否请人通知一下家父,家父……”(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泰山在上,受小婿一拜
这嬷嬷态度客气到极点,道:“老爷说了,一切事都等拜了天地再说,想来令尊是必定欢喜的。”
欢喜才有鬼了!
徐谦心里腹诽,可是看到屋外人影晃动,不知有多少人守着,只得耐着性子,心里却在想着主意,琢磨着怎么脱身。
那嬷嬷很快走了,独独留下徐谦,徐谦出又出不得,坐在这里又觉得心烦意乱,心里不免苦笑:“好不容易中了个会元,不曾想闹出这样的事,南方那边这种事已经少见,前几年也不曾听说过哪里还有榜下捉婿的习俗,这东西理应出在戏文里,怎么今年却是格外的多?”
他突然有种感觉,这种东西的重新流行,可能隐隐和自己有关,宋朝的时候,富户们捉婿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这便是所谓的权钱结合,自家有钱,而这些新科的进士将来迟早有权,以此来达成某种共赢的局面。
可是到了明朝,问题却是出现了,大明朝对于商贾的歧视到了顶峰,富户连丝绸都不敢穿,还敢去捉婿?虽然现在管禁已经越来越松散,再不如明初那样苛刻,可是这种事毕竟是个忌讳。
只是现如今,随着如意坊的出现,使得不少富户的地位陡然增高一些,至少有了报效国家的这个名头使他们渐渐放宽了视野,而其中有一部分商贾其实却是介于商和士之间,他们从前是士,如今从商,又或者从前行商。现在却通过某种机缘成了士,这一类人腰缠百万。与士人也有一些交道,于是渐渐大胆起来。今次恩科便有人想从中捞取好处。
要知道大多数中了进士的人其实都是穷困潦倒之人,这一批人是最好利用的,毕竟人家没见什么世面,只要拜堂成了亲,你想赖都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