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页)
………………………………………………………
当日,数十个犯官统统拿住,徐谦显然没有兴趣对他们过于友好,人既然选定了自己的立场,那么也就不必有什么客气了,敌是敌,友是友,对待敌人,徐谦还不至于心慈手软,人犯拿到后便开始逼问口供,要求其招认党羽,动刑是必不可少的。
原本都司周凯还在左右摇摆,可是既然已有明确圣旨,倒也不再含糊,这个时候再犹豫就是不识相了,这家伙充分发挥了痛打落水狗的本能,亲自动了汪名传的刑,汪名传算是倒了霉,几次昏厥过去,又被人用各种方法弄醒,一夜拷打之后终于奄奄一息。
到了清早徐谦醒来,熬红了眼睛的周凯前来禀告:“那汪名传熬不过刑,已经断气了。”
徐谦脸上没有表情,出奇的冷静,他侧目看了周凯一眼,随即笑了,道:“这不怪周都司,要怪只怪汪名传自己不识相,到了现在还心怀妄想,真以为我们是吃素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周都司不必介怀。”
周凯迟疑了一下,看向徐谦道:“徐公子,只是这奏书该怎么说?”
徐谦微微一笑道:“想来如何写这奏书,周都司会比我这一介生员更加熟稔,放心,你我只要众口一词,谁也挑不出错来。”
周凯呵呵一笑道:“是了,还有几个犯官嘴皮子倒是硬得很,要不要一并……”
徐谦白了他一眼,这厮居然还上瘾了,他沉吟了一下,道:“算了,打个半生不死也就是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兴师问罪
却说钦差带着内阁旨意到了杭州,这位钦差大人乃是正儿八经的礼部大员,官拜右侍郎,又是带着钦命而来,接待的规格极高,上至巡抚下至钱塘县令,纷纷到了渡口相迎。
一通繁文缛节之后,钦差便成了巡抚衙门的座上宾,他也毫不客气,喧宾夺主地坐在了上首位置。
巡抚赵文斯陪坐一旁,介绍了其他各衙官员,钦差颌首点头,随即虎着脸道:“浙江本是首善之地,高人名士多不胜数,可是何故先有商家通倭,又出了官员贪赃枉法这么大的弊案?这件事传扬出去,尔等难辞其咎不说,朝廷也是暗淡无光。本官奉命前来,便是要捉拿犯官人等亲自提审,给予涉案官员严惩,对那些重犯要从重处置,便是革职罢官也在所不惜,就算是从犯,至少也是免不了处分。本官来时,内阁杨公曾有嘱咐,这一次一定要重惩,好好清一清浙江吏治。”
赵文斯咀嚼着钦差的话,心里不免在想,看来内阁并没有要波及无辜的意思,所谓的重惩,无非也就是走走程序罢了,那些深处弊案的人自然是活该倒霉,可是对他这巡抚似乎并没有追究失察之罪的意思。
赵文斯闻言,不由松了口气,笑吟吟地道:“天使说的是,此事下官也是责无旁贷,到时自会自请处分。是了,天使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淳安?”
钦差方才虎着的脸不由舒展起来,道:“事不宜迟,明早就动身罢。”
他又道:“据闻浙江乡试在即。朝廷有意命本官协同主考,浙江素来是文风鼎盛之地。本官倒是想看看近来这浙江出了什么俊杰。”他一面说,一面捋须微笑。显然对主考的事很有兴趣。
钦差的目光落在赵提学的身上,微笑道:“赵提学,乡试筹备得如何了?”
赵提学坐在下首,听到钦差也要主持乡试,顿时心里叫苦。
要知道主考官是很吃香的,一场考试主持下来,入选的举人就都算是主考的门生,尤其是浙江这种地方,能中举人的。往往中个进士不在话下,这些人迟早都要进官场,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而这些人都将成为人脉资源,师生关系极为牢固,一旦确认了这层关系,极少会有人对宗师不敬的。
因此,别看提学权利不大,可是每年的乡试都是提学积攒人脉的时候。不但表面光鲜。实质上也好处多多,那些庙堂里的重臣,哪个不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有哪个没有主持过考试?一般大有前途之人自然是主持会试,不过会试的名额有限。无论是资历或是关系要求都是极高,因此有不少人便将目标都打在一些科举大省的乡试上,如江西、浙江等地。这些都是科举大省,学霸极多。能在本省脱颖而出的,会试都不成问题。前途大有可为。
因为浙江动荡,赵提学这一次捡了便宜,主持浙江学务,本来以为自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培养一点势力,谁知道这时来了个钦差,这钦差好端端的不办正经事,却是来打他的主意。
赵提学自然是不满,表面上这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