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位杨姑娘蒙了面,又不再说话,旁敲侧击也不行——
“史公子?”
稳了稳心绪,她道:“我辈才疏学浅,见识亦薄,对于国家文治法令安田置地又能懂得多少?刚才不过妄言,公子见笑了。”拉起小毕,抬步便走。
“请留步!”李公子上前两步:“我只是想征询公子建议,公子又何必遮遮藏藏?”
见他眼神诚恳,再推搪下去反显小家子气了。安逝停下,缓缓道:“大的方面我也不懂,只是这一路行来,只见北方残破,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隋时民户可能还有八九百万户,可现在,恐怕减了一半不止罢。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把流亡人口重新安置在土地上,来恢复正常生产。新的什么制度我也想不来,太劳神,用北魏留下来的均田制便已足用。”
李公子想了想:“此制施行,需大量剩余土地。不过当真施行的话,贫者亦能有相当耕作之地,也可为国家负担相当之赋税,我也想过。”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均田制基础上,就能实行租庸调制来收税了。”
“租庸调制?”李公子目光一亮。
“政府把土地给了农民,农民总要交税服役吧,要不拿什么养活军队和朝廷?是以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这是租;每年交绢、绵,或者交布、麻,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十几二十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这是庸。人们得到了授田的权利后才担负这些赋税的义务,抱怨自然减少。而且此制项目分明,也减少了官吏作弊的渠道。”
李公子边听边点头:“不过,要将此付诸实现,还要健全的户籍制度才行,才好准确按丁授田呐。”
“确实如此。但凡事总要慢慢开始做起来才会见成效是不?分田给农民,就容易将民户固定于均田之上,也不是太难。而且,等以后政府真正有了完整的户籍记录了,税收就会较为稳定,不会有失去预算的情况出现。”
李公子慢慢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思。
安逝朝小毕努努嘴,小毕会意,两人稳步离开。
“公子!”
她回头。
李公子伸手一揖:“公子高才,在此多谢指点!”
她微笑回礼:“我也不过是借鉴而已,公子客气了。”
花魁杨媚
回到城内,已经入夜。
“二哥,我回客栈休息去了。”
毕钵什拉住她:“既到了晚上,不如去找些乐子?”
安逝皱皱眉:“我好累。”
“到了那地方,保管你不累了。”
“笑那么神秘,什么地方啊?”
“丰色楼。”
“唔?”一头雾水。
小毕见她反应,一拍头:“对,你年纪还小,没去过那种地方吧?”
她有些明白过来了:“你说的,该不是——青楼?”后面两字压得极低。
“聪明!”小毕搭住她肩膀:“来来来,既然碰上我,我就带你去开开荤。丰色楼可是长安城内排名第一的青楼,花魁杨媚更是红得发紫,多少王孙公子排队都难求一见哪!”
安逝推开他:“小弟我今日真是累了。你有兴趣就自己去吧,告辞。”
说罢独自向前走去。
小毕本来还颇有兴致,见她倦倦地离开,突然也觉没什么意思了,敲敲脑袋,边摇头边走了回去。
一匹马匆匆而过。
马上骑士忽地“咦”了一声,勒住马缰,马登时人立,骑士驾着它又“得得”折了回来,在安逝面前停下:“安姑娘?”
左右人群皆散了开来,她愕然抬头:“王叔叔?”
骑士乃是王伯当。
邢国公府。
一阵脚步声错乱传来,随后出现了一个久睽了一年多的熟悉身影,安逝心中百味陈杂。
“丫头,真的是你?”李密进门,瞪大了眼睛,看向厅中作少年打扮的少女。
“好久不见,密叔叔。”
话音刚落,即被搂入了宽厚的胸膛里,头顶传来带了哽咽的激动声音:“丫头,你让我好找!”
她说不出话来。
好半天李密才把她放开,拉着她一同坐下:“这一年来你跑到哪去啦?怎么又会到长安来?”
“我一直东游西荡的,然后听到你归顺大唐的消息,就赶过来了。”
李密脸一红,不过肤色黑根本看不出来:“是不是觉得密叔叔很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