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t Mobilier)和修建联邦太平洋铁路的骗局。《镀金时代》不只是一本一炮走红的畅销书,后来还被改编成了轰动百老汇的戏剧,在全国巡演。小说的篇名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骗子们超常的伪装,以及作者在人物塑上的敏锐洞察。
赛乐斯(Sellers)上校是马克·吐温和华纳塑造出来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纯牌美国式骗子形象。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乐观主义者,一个颇有感染力与迷人魅力的骗子,在他施用魔法欺骗别人的同时甚至能让自己也走火入魔,他投机取巧的花样绝无重复,尤其擅长设计土地和铁路骗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利益最大化是骗子天然的基本动机,利益最大化也是他的同胞们永远不断翻新的美梦。赛乐斯上校既有夸夸其谈的本事,又能够狂热地相信自己荒唐绝伦的计划。他为美国人开列出了天真烂漫的狂妄自负弱点的总目录。他想用纯真的热情来预先幻想奢侈富足的生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生活在悲惨的现实困境中。这种情形形象地反映了刚愎自用的主观乐观主义以及天然的热诚,它衍化为国民的性格特征并且让人们如此轻易就落入别人的圈套。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牺牲品堆积如山:*遭到了玷污,工人没有了工资,他们只能听天由命,夫妻、家庭、邻居之间的亲密感情遭到了出卖或者陷入了沉默,这都是骗子造成的间接危害。
在华尔街接下来的历史中,绝不可能摆脱自己骗子的形象。这种情况在1929年大崩溃以及此后的经济大萧条期间显得特别真实。这些事件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长达一代人的时间内,华尔街都处在严重的不信任的阴影当中。它之所以背负着这个骂名,是因为它在20世纪20年代经济景气时期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像挤牛奶一样挤干了公众的信任。
奸猾骗子(11)
爵士时代的骗子可以分为两种。有些是查尔斯·庞齐式的。他们出身卑微,白手起家,和摩根家族、贝尔蒙家族以及塞利格曼家族这些老牌贵族精英的世界有着云泥之别。庞齐从前是一个蔬菜贩子,之后还印过假钞,干过走私,模样潇洒,口齿伶俐。他在美国辉煌的初次登场表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编造的故事非常简单:投资者借给他10美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他则承诺90天之内返还15美元。许多人排队参加他的理财计划,他解释说他将用客户们的钱投资买空国际邮联公司在海外的回拨电话优惠券,然后到世界各地的市场去兑换现金,由此就可以利用外国货币的币值波动赚钱。资金迅速流入,每周资金流量达到了100万美元。庞齐购买了汉诺威信托公司(Hanover Trust pany)的控股权来增加他的流动性,并且获得了金融业务的合法性。他搬进了一处豪宅,每天开着一辆花里胡哨的“自动推力车”四处闲逛。到了1920年初夏,他已经名声大振了。在夏天结束时他因为欺诈入狱,直到1934年才被释放,然后出国到了意大利,当上了法西斯政府的一名小官员。1949年他在里约热内卢去世,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叫花子了。
还有一些像庞齐一样的外国人,他们与华尔街的关系更加紧密。“火柴大王”伊瓦尔·克鲁格(Ivar Krueger)是瑞典人的偶像,也是20世纪20年代中欧国家争相拥抱的金融救星。他是一个巨人,其帝国扩展到了全球各地。一个又一个国家为了换取保命的贷款而授予他火柴专营权。克鲁格与托尔公司(Krueger and Toll)的股票到处都可以上市交易。可是,在经济崩溃之后,它们全部化为灰烬,克鲁格王国依靠的是造假和欺诈,仅伪造的债券就达到1亿美元。这种情况并没有被粗心大意的投资银行家们觉察到,这些令人尊敬的投资银行包括李(Lee)与希金森(Higginson)。克鲁格于1932年在巴黎自杀。
迈克尔·米汉(Michael Meehan)是一个爱尔兰的暴发户,野心勃勃的爱尔兰投机商群体中的骨干分子之一,其他爱尔兰投机商还包括“大卖”本·史密斯(Ben Smith)和约瑟夫·肯尼迪(Joseph Kennedy)。米汉曾经是一名剧院戏票的代理人,每当百老汇有叫座戏剧演出时,他总能够为傲慢的华尔街客户弄到靠中间通道边的座位票,起初他因为这一点给人留下了印象。后来,他走运了,在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股票上操纵着一个内幕交易活动。在股市崩溃之后,他继续从事操纵市场的黑庄活动,这种活动甚至持续到了证券与交易所事务监管委员会成立之后,因为他当时假装精神失常从而逃避了司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