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对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来说,《读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的火车、飞机、长途汽车甚至公交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捧阅《读者》的人。2006年《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已突破1000万册。中国13亿人口中,有超过两亿人阅读过《读者》杂志。从中学生到专家、学者、院士等社会各阶层,读者群几乎涵盖各色人等。这本以“真善美”为主题的杂志,以其充满人文关怀的风格“俘获”了千万读者的心,被称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伴随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
在当代中国,还有不少知名的报刊品牌,它们虽然大众影响力不如《读者》,但在某些专门领域,也已经深入人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自目标人群的生活。如《知音》在家庭女性中,《瑞丽》在时尚女性中,《参考消息》在关注国际时事的男性中,《体坛周报》在体育迷中,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相比起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更能深入大众、影响大众,在品牌塑造和推广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更是如此。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电视台,CCTV拥有其他媒体难以匹敌的资源优势。它拥有众多的电视频道和超过11亿人的中国国内受众,几乎覆盖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也为国内外观众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的品牌栏目。CCTV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有一句“戏言”:“哪怕是一条狗,你把它牵到CCTV连续播上一个月,它也能成为一条‘名狗’。”这虽然只是一句戏言,但也足以证明CCTV在知名度提升方面的突出地位。
每晚7点至7点30分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新闻联播”栏目专门报送国内外要闻,是CCTV最重要的新闻栏目,同时也是世界上收视率最高、观众最多、影响最广的新闻节目。据统计,该栏目每天的收视率达到45%,现有观众五亿人。
每晚紧随“新闻联播”之后的“焦点访谈”栏目是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收视率长年稳定在30%左右,每晚收看这个栏目的观众超过3亿,每天有上千名观众给这个栏目打电话、写信、发传真和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收视意见,提供大量的报道线索。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而收视率最高的央视节目无疑是每年农历大年夜的“春节联欢晚会”。2007年2月17日的晚会收视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首办于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家庭而言,在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阖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CCTV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春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在,正是看中了CCTV的广泛影响力和群众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选择CCTV作为在中国快速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平台。CCTV的广告招标会被业界人士称作“中国经济晴雨表”和“行业的风向标”。
&;#61548; 教育与品牌
据相关报道,中国人把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超过了用于养老和购房的储蓄比例。绝大多数家长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不仅是出于现实社会中“知识改变命运”的需求,也部分来源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认识。
无论是中国家长还是孩子,都希望找一所有点品牌效应的学校,这些学校被称之为“名校”。名校,尤其是著名高校,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内教育最高水准的标志,也是学生们趋之若鹜的象牙塔。
1999年起,中国高校加速扩招,现在大学升学率已接近70%,对于大多数高中毕业生来说,进大学已不是问题,进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关键。在中国,在很多人看来,不同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不一样,学校地位可能决定一个人以后的活动舞台和生活空间,在这方面名校有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这就是学生和家长的“名校情结”。
虽然升学率在上升,但名校资源毕竟极其有限。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突出名校的价值是必然趋势。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偏爱名校毕业生的招聘策略,更强化了学生对学校名气的偏好。复旦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公布的《2002—2003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显示,上海的大学生认为影响毕业求职的要素中,学校名气位列首位。而这一因素在2000年的调查中,还排在专业和学习成绩之后。
在当前的中国,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