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原因就是经不住考验。考验的力量来自方方面面。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周国平在《梦在人生的价值》一文所讲的话:“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这句话用在马云身上,我们看到把梦“玩”大的所要具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梦的执著与忠诚。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马云的幸运在于,他从没有因为逐梦的征程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而退缩甚至放弃,而是用一种坚忍与恒定的永不言弃的至诚精神去撑开梦想的花朵。
“我们觉得怎么对就做下去,做一切对的事情。”人生有太多的诱惑,使我们常常对目标迟疑不决,众多失败的教训就起源于对认定的目标的摇摆。有的人虽然也喜欢“玩”梦,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像马云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力度。好比登山,仰之愈高,还需要其志愈坚的品质。否则,半途而废也就在所难免了。大凡成就一番宏业之人,无不有经得住“屡败屡战”的意志考验和不懈的顽强斗志。如果一个人轻易地在“玩”梦的征途中经不住诱惑或挫折,动不动就打退堂鼓,那么他就算不上是“玩”梦,充其量只是一个好梦之徒罢了。
由此看来,一个人不能无梦。有了梦想,还要有百折不挠的斗志和拼劲,即便是被打得一败涂地,还要有东山再起的雄心和壮志。设若当年项羽选择的不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逼仄之路,而是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西楚霸王雄风重振,也不是那么虚无缥缈或经不起推敲。
成龙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1)
主持人:成龙大哥,这是您第一次来北大吧?
成龙:对,我第一次来北大。
主持人:你对北大有什么印象呢?
成龙:第一,我没有来过,没有什么印象。刚刚走了一圈真的很大,我知道发生很多事情都是从北大学生开始。第二个印象我很害怕,昨天整个晚上睡不着。你知道我是你们的荣誉教授吗?一直请我来讲课我就打马虎眼就过去了,其实我不是不想来,而是不敢来。北大即使不属于全世界一流的学府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我来干什么?你们都是大学生,我连书都没有读。我来不知道讲什么话题,我根本没有话题。任何一个在座的人比我的学问都好。后来通过《神话》,说来讲讲《神话》。我现在电影已经不太宣传,我很怕宣传电影,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所以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如果讲不过你们我就不讲电影,如果讲得过你们,我继续讲。
所以我在这里就给你们糟蹋,我就站在这里。
同学:北大欢迎你。我们爱你。
成龙:谢谢,我战战兢兢面对北大学生、北大教授,千万不要把我跟李敖先生比,我没他那么风趣,问题不要那么尖锐。
同学:你会到太空旅游吗?
成龙:没有想到,从小想开飞机,一直想飞F…16,最近想学直升机,但没时间,因为要练九百个小时,所以没时间学。如果可以上太空,我希望是作为唯一一个艺人而不是唯一一个商人,可以上到太空上唱《真心英雄》,给全世界人听。
同学:成龙大哥唱一首好不好?
成龙:唱,但等一下。
同学:成龙大哥可以再拍几部电影?我们非常喜欢。
成龙:你们知道我拍了多少年戏了吗?我拍了四十三年电影。第一部是我六岁半的时候,第一部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李丽华和严俊,你们可能都不认识,第二部才是凌波和乐毅。我饰演神童,严俊导演喜欢,第二部戏就做秦香莲的儿子,做了童星。白天上课,晚上练功拍戏,从童星到小武行,又做到大武行,我当时有梦想,有一天一定要做武术指导。因为我觉得武术指导很有型,你们北京话怎么讲?就是很牛×。可以带着一大队兄弟,指挥你干这干那,我就觉得很有型,就拼命学。小学的时候有一个目标想做打手。学北派然后学南派,然后学柔道和气道。后来找到了目标,觉得武术指导很有型,就看摆法,看武术指导的操作,我十八岁已开始做武术指导,带了二十几个人。一直拍小的电影,吴宇森导演第一部电影《香港过客》我做武术指导,吴宇森被我蒙得一愣一愣的。
结果从武术指导一转就变成了演员,武术指导不只教人家打,还要教演员怎样打,怎样受伤还要爬起来再打。以此类推,每次教演员打,很多演员不会打,还要教怎么打,给一个导演发现